怎么养出自信优秀的孩子?
前几天一个爸爸安慰儿子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热议。
山东一名小男孩在考试前一天发誓说“这次一定要及格”,结果却考砸了。爸爸问他考了几分,他不太好意思的回答说,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爸爸并没有生气或者直接批评儿子,而是仔细检查了试卷后跟他说“其实有道题他做对了可以加分”,随后儿子及时的发现“自己加上这一分后竟然及格了”。
爸爸最后的暖心安慰和鼓励也让他高兴的跳了起来,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满满的自信。
看完这个视频,网友们都觉得这位爸爸真的太棒了:鼓励很重要,哪怕只是一分孩子的自信又回来了,真好,有这样的爸爸作为引领者,这孩子长大一定会很优秀;还有很多人表示“有这样的爸爸真的很令人羡慕,要是我爸也能这么对我就好了,我爸永远只会嫌弃我不够好,所以我从小就很自卑"。
都说父母的说话方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平台,父母作为这一平台的主理人,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走向。我想起一则公益广告,广告标语是“态度改变,孩子的人生也会跟着改变”。短片开头给我们展现了一句话,“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但经过重新组合排列后,这句话竟然变成了“没有谁能像你一样,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看到这里您的心是不是也有被扎了一下的感觉,一模一样的字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态度表达出来,后者明显比前者更能给人带来信心和鼓励。所以说试着换一种说话方式和态度,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怎样才能够更好的和孩子说话?
一、用赞美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成为一个更自信的人。比如在开头的事件中,小男孩虽然只是刚好及格,但爸爸却认为哪怕只有一分,他也在进步,是值得被看见被肯定的,这样就会让孩子感觉“即便我考差了,爸爸也会接纳我,我继续努力就会有进步”,孩子对学习就会更有兴趣。相反如果那位爸爸看不到他的进步,一味的打击孩子,“你怎么考得这么差,我都没有脸见人了”,这样孩子会觉得很羞耻,自信心瞬间碎了一地,很难再捡起来。
二、用信任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会特别希望得到成人,尤其是父母的信任。比如如果您的孩子学画画学到一半就想要放弃,这时如果您用的是挖苦贬低的语气,“你这样动不动就想放弃的人有什么用,当初就不应该让你学浪费钱”,就会给孩子的自信心带来伤害,容易让他变得自卑敏感。相反,如果您用信任的语气跟他说,“孩子你已经学到一半了,再坚持一下您就能够学会了”,这无形中给了孩子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够获得成功。
三、用尊重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有专家指出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意识会不断加强,所以当孩子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父母要尊重一下他的意见。比如当你要求孩子去学习,可他还想看电视时,若母亲立刻发脾气进行说教,“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更讨厌大人。相反如果您用尊重的语气跟他商量,“妈妈可以让你看,但是你也要答应我看10分钟就去学习,可以吗?”这样孩子会觉得和父母是有商有量的平等关系,他既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能够达到父母的要求,亲子之间的关系自然也会更融洽。
胡适曾经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够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有了父母的爱和信任,孩子才有力量行走世界,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够做到和孩子站在一边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