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开始了,期待已久“全环境协同育人班主任”培训会终于到来了,早早的把闺女送到朋友家,让朋友到时间送到幼儿园。青岛学习回来的都说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整个人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更加深了对学习的期待。
培训在山青水绿,空气清新的“蒙山养心园”,我觉得选址应该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临在”状态,不是谁的谁,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找回或者找到那个“学习的自己”。
学习开始,先讲述了刘娜老师3天带来的自身转变,看着别人的转变,自己的心也像春天的小草在萌芽。接着武校长让我们从各个方面先认识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负能量的一面,所谓“负阴而抱阳”,两面的完整结合才是完美的自己,这样的自己是多么的美好!
我认识到:成长是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不是武校长,不是刘校长,不是任何人,是自己从内心渴求成长和从自己习惯的舒适区到自己不习惯的“破局”。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各人自悟。
上午刚开始学习时我们组都没有得到小红旗,因此确定组名的时候我们决定用:崛起。
态度决定行动,果真上午结束,我们组得旗最多,我们坐在了会场的C位。慢热型的我,下午才有点进入状态,分享了几个问题,但是还是有些“理智”的不自信,印象比较深的是:在武校长和队友的鼓励下半推半就的谈了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解,我先从学海无涯苦作舟开始,让孩子一开始就认为学习是快乐的,读书可以获得快感,体会到收获,老师及时鼓励,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时候孩子就会主动学习,他们就会“勤”了。后来武校长分享和引导了好久,我也没有找到重点。后来我觉得可能是:我用的词是“让”,有灌输之意,应该是“引导”。确实没有反思到问题所在。然后武校问了一个问题“头悬梁,锥刺股苦不苦?”老师们回答“苦”。我这该死的强迫症又出来翻江倒海,必须扒拉两句。我觉得他们是不苦的,如果觉得苦,他们不会这样做,正是因为他们体验到学习读书的快乐,所以才会做出外人看到很苦的事也要坚持自己的事情,我们看到是苦的,那是我们的感受,读书带给他们的快乐或者是读书目标带给他们的快乐远远大于肉体带来的苦。所以他们是“乐”的。
不管是“灌输”还是“引导”,我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并“乐于学习”。
一天的学习结束了,需要反思和消化的还有很多,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