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 星期三 天气 霾
做人要有同理心,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同理心都是沟通的最佳工具。父母缺少同理心就难以体会孩子的想法,做法和对事情的看法。如果孩子缺少了同理心,就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在被父母说教管教的时候,容易仇恨父母。父母给孩子尊重,孩子给父母理解,这样亲子沟通才能顺利。
总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说孩子不愿和自己交流,不管什么事情,宁肯和外人去说,也不愿意告诉父母。其实人都是喜欢分享的,不管是高兴的事还是悲伤的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让他们不愿意把父母作为分享的对象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孩子之所以拒绝与父母分享,是因为他们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理想的反馈。孩子真正渴望的是来自父母的心有灵犀,是父母对他们的积极回应,如果父母每次都以敷衍的态度去应付孩子的分享,那么久而久之得不到回应的孩子自然就不会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了。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初也最重要的依靠,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的心门,天生就是对父母关闭的。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无法与孩子建立沟通的桥梁,并不是因为孩子拒绝让父母走进他们的内心,而是在此之前,父母就已经亲手关闭了通往孩子心灵的大门。
一位作家曾说过,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其价值就会增加。其实不只是幸福,任何一种感情都能在分享中得到升华,快乐会因分享而成倍增加,悲伤会因分享而得到稀释,胜利会因分享而更加荣誉,失败会因分享而重生希冀,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分享的应该是有效的,是确实能传达给对方,并且从对方那里获得反馈的,这样的分享才是真正有意义,且能称为分享的。
所以作为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建立亲密有效的沟通,就必须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心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当父母能够真正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分享,给予他们有效的反馈,让他们感受到与父母之间的心有灵犀时,自然就能融入孩子的世界,窥见孩子的内心了。
有时候我就会没有耐心去体会孩子内心的想法,总觉得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去想,但是反过来想想,自己做的不对,毕竟是妈妈,你不理解孩子,还有谁会理解呢。有时候孩子会任性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大人都有任性的时候,别说孩子了。所以我每天写日记,让自己记住,对待孩子要用耐心、理解、互相尊重。
就像一张整洁的白纸,你用力把白纸攥成一团,然后再打开把白纸整理好,但是白纸会像以前一样平整吗?不会,因为已经受到了伤害,内心有阴影,所以永远不会跟以前一样了。不管跟谁相处,我们都不要互相伤害,要互相理解,多包容,少点计较,大家才会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