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去超市买排骨,买了一份肋条,觉得全家人一起吃可能不太够,又添加一点普通排骨。售货员可能觉得同样是排骨,装成两袋太麻烦,她帮我剁好装进了一个袋子,然后,把两个价签贴到同一个袋子上。在结账时,我忙着把买的其他商品往收银台上放,收银员扫排骨码时只扫了一个价签,付完款我一看才花了70多,可明明光排骨就90多。我纠结了一下要不要告诉她呢?可很丢人的是不道德的心理轻松就战胜了,我一边偷偷乐一边快速离开了。少付了几十块钱感觉比挣了几百块钱还高兴。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我为自己感觉很丢人,但不由自主这么做。我想,幸亏没带闺女和儿子一起来,不然是绝对不能当着孩子面做这样的事情。
虽然占了便宜,但这件事情我一直觉得不怎么光彩。今天上课,我突然想起来。我问我的学生,假如,你们去买东西,老板多找给你十元钱,你会怎么做?全班只有一名男同学选择拿着就走,不返还老板。而其他所有人都选择还给老板。其中一个男孩子说,如果不还给人家心里会老觉得“不得劲儿”。我无比理解他的心理,如果是小时候的我也是这样的感觉。
我在想,小时候大部分孩子选择诚实,曾几何时,我也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为什么成人后就变了呢。是什么教会了我们选择性诚实?我觉得可能是社会,是人际,当然也是自己。那到底是保持纯真无邪的善良品质好?还是识时务认清现实好?当然,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善良忠厚,要与人为善,要一切美好的品质。假如孩子真做到如此,就一定好吗?
扪心自问,我希望我的孩子长成什么样子呢?我觉得积极向上,阳光自信,能在竞争激烈中有一席之地,当然脱颖而出更好。并不一定要事事诚实,也不用时刻都得保持善良忠厚,识时务者为俊杰,有时用一些手段达成目的也很有必要。所以,我觉得给孩子调好底色,有良知,能分辨善恶,看清真伪。在保持“底色”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身边事,对待身边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