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深刻阐述了身教重于言传的道
理。
袁采在袁氏世范中指出,故欲吾之诸子和同,须以吾之处兄弟者示之。欲吾子之孝于己,以其善事博书父先子。就是说要想使自己后辈的人将来能和睦相处,父辈人之兄弟之间首先要和睦相处,给他们做出好的榜样。要想使自己的儿子孝敬自己,那么要首先使自己的儿子尊重他们的伯父叔父。袁采的观点很明确,风兄以身作则,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同时也只有以身作则的父兄,才具有教育子弟的资格和主动权,才能取得理想的家庭教育效果。袁采有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了父母以身示范的重要性。
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究其原因,根子还在家庭这台复印机身上。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每个孩子从母胎中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开始在这张白纸上完成自己的作品,不断的在这张白纸上书写自己的印记。于是家庭就成了一台孩子人生的复印机,孩子变成了一个复印件,那么这个复印件的原件自然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现在复印件出了问题,加到这个原件,也不去查找自身的原因,反而总想去改正复印件,这样能好吗?
父母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都会使用自己习以为常的沟通模式。相处的模式是建立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磨合出来的,已经形成了一种行为习惯。这样的行为习惯,行为模式会遗传给下一代,以至于我们今天做父母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使用一种错误的方式与孩子相处。
这样的一种模式,如果父母不觉醒,不去认真的面对,那么他们就会继续把这样一种模式传给后代,后代再传给他的后代,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一种原生家庭塑造。这种塑造会深深的伤及每一个孩子,然后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一种痛苦,一种委屈压抑,甚至在一些家族中形成一种长期的疾病,这种疾病会蔓延,会传染,甚至会传承。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不断的去觉察,反省,在我们身上有多少是属于积极健康的态度,沟通模式有多少是不健康的,不积极的,对于那些不积极的,不健康的,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调整,不断的改进。
从这个层面来讲,孩子这张复印件的好坏源于父母那张软件,只有原件改变了,复印件才会改变。因此孩子的人生方向之舵掌握在父母手中,如果航向错了,停止就是前进,作为父母,如果拒绝学习和改变,最终耽搁的是自己的孩子,最终的损害是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