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碎思第46篇
2023年4月20日星期四 晴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我看到了三个年级群里的家长的亲子日记,内容清一色的关于孩子期中考试成绩的,多是焦虑!
下面是7.1班一位家长的日记,说出了许多家长想表达的意思!
这是许多家长面对成绩单的直接感受:心灰意冷,无从下手。家长这时候应该冷静反思,不能怒发冲冠,两败俱伤!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健康,孩子健康了我们想让孩子成人,孩子成人了我们想让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正如家长所言接受平庸中的努力,不接受优秀中的摆烂。学习的动力来自于成就感,如何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正视孩子的基础,给孩子合适的目标,太容易得到无成就感,太难得到挫败成就感,成就感来自于努力一下就可以得到的结果!在心理学上叫“最近发展区”。当孩子有了成就要与孩子共情,要渲染这种成就。
面对孩子成绩,理性看待,不拿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较,这样会使成绩一直优秀的孩子滋长虚荣、自负等负面心理:而成绩较差的孩子自尊心可能会受到损伤,从而丧失了自信心。在拿到孩子试卷的时候,关注的不是分数,而是先综观整张试卷的书写情况,如试卷是否整洁干净,字迹是否规范,因为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考试时的心理状态等。然后再逐题审看孩子的具体答题情况,哪些题目孩子做得很好,哪些内容出现问题,出现问题的地方是因为知识理解不到位,思考不够全面,还是因为粗心大意....,在全面分析了试卷情况后,与孩子的交流要讲究方法,切不可劈头盖脸地对错误之处就是一顿数落。例如,可以先夸奖孩子的书写认真或有了很大的进步,发现试卷上的涂改又少了很多,比较难的题目做得很精彩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看到了自己的努力,以后自己还要做得更好。之后,再询问孩子出现错题的原因,让孩子自己先分析一下,在孩子分析的基础上父母给出更好的改进办法。比如,孩子所说的“考试时粗心了”,可从以下三句话引导孩子反思:1.“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2.“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3.“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平时做题有力求一遍做对吗?”帮助孩子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总之,对孩子试卷优点的赏识,是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孩子一起分析错题原因,找到自己会做的,找到需要同学、老师帮助的,找到自己不会做的,平时考试的目的是啥?是诊断学习的效果,诊断不会的问题,不应当指着分数教训,要让孩子在成就中前进,而不是在批评中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