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默认为“共同体无处不在”,教师与学生组成的教与学对话的共同体,学生小组之间能组成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有着自我发展需求的教师同行们可以组成相互切磋、对话探讨的共同体。
而在对《共同体:多变与障碍》一节的反复品读中,我也体会到了帕尔默所说的“用以复现真正的共同体的‘正确’方法是发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这句话的含义所在。正如文中所说,当我们愿意放弃自我保护的专业自主,让我们像学生依靠我们那样去依靠我们的学生,我们就会更加走近那个真正的共同体所需的相互依存关系。当我们因需要我们的学生而说“请”,因我们真诚地感谢他们而说“谢谢”时,通往共同体的障碍就开始消失,教师与学生就会展开更有共识和意义的深层对话,而学习会奇迹般地、生气勃勃地发生在所有人身上。
帕尔默想告诉我们,要创建求真共同体,就需要创建共同体所需要的师生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教师要像学生依赖教师那样依赖学生,放弃自我保护的专业自治。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要出自本心,来自需要和真诚。教师不要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否则会形成新的障碍。
帕尔默认为,只有消除通往共同体的障碍,师生才“会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助互惠,而充满惊喜与活力的学习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形成这一切有一个原则,就是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参与求真共同体的动态过程。而可用的“正确”方法是出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也就是说,不断获得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教师,会有更多的创建求真共同体的“正确”的方法。技巧无需刻意,因为刻意显得虚假,只有发自内心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我们才会以一种内在的、无形的、被我们忽略的强有力的共同体形式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依赖,建立真正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