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上,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有点儿踉跄地向前走去,走几步便停下来回头看看身后的妈妈,仿佛是要和妈妈确认“我可以继续往前走吗”。过了一会儿,他转身走向妈妈,然后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仿佛在说“刚才离开了一会儿,我有点儿想你了”。他在妈妈怀里待了一小会儿后,会再次离开妈妈,蹲下来摸摸小草,并抬头看看妈妈,仿佛想从妈妈脸上确认“这么做危险吗”。如果妈妈的神情放松、从容,孩子就会放心、自在地继续在草地上玩。在这个场景中,孩子和妈妈之间建立了安全稳固的情感联结,妈妈是孩子的安全基地,是其安全感的来源。孩子时不时地确认妈妈的反应,从而建立起内心安全感。如果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情感联结不太稳固,孩子不清楚妈妈是否能支持到他,他就不太愿意从妈妈身边离开去玩,也无法把更多的兴趣投向外部世界,较为缺乏成长的动力。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仍要注意继续保持亲子间积极的情感联结,这样父母才有机会获得孩子的信任,发挥影响力。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看待世界的独立见解,又处在与家庭逐步走向分离的重要时期,父母要想进行直接说服教育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总是用指责批评的方式对待孩子,亲子关系就很容易疏远,最终还会让父母失去对孩子的影响力。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假设有一个和你关系不错的朋友,还有一个和你关系疏远甚至糟糕的朋友,他们都跟你分享人生建议,你更愿意听谁的?你多半会选择前者,因为你当然更信任关系不错的朋友。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结,赢得孩子的信任,那么在与孩子分享人生经验时,孩子也更愿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