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碎思第四十七篇:
今天早晨商量送二宝去幼儿园,可能是因为这几天有点流鼻涕没送的原因,他不想去。就问他想老师吗?想小朋友吗?终于让他把注意力开始从电视动画片转移到去想幼儿园的事了。二宝说想强强老师了,想王宝玉小朋友了,就抓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老师,张老师说她也想牛牛了,又把牛牛说的那个小朋友的照片发过来,牛牛一看照片惊讶的说,“这不是和我打架的小朋友吗?”
原因是上一周的一天,中午在幼儿园里,就是他说的这个小朋友自己把校服脱下来,叠放整齐准备放厨子上,这个时候牛牛也去厨子上拿东西,因为校服都一样,牛牛就误认为校服是他的,认为是这个小女孩动了他的校服,就开始凶人家,很大声很大声的那种,就像大声骂人一样。我知道牛牛不会骂人,但是他会说:你不可以这样,我不和你玩了,你坏蛋。因为声音很大,还因为他一直在大喊大叫,没有停止的意思,老师就给他解释,并且把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写在纸上,放在各自校服上解释。我认为当时他应该是知道是自己弄错了,但是他自尊心强,俗话说脸皮薄,下不了台就仍然在闹。没办法张老师就领着他去院子里玩转移注意力。这一点张老师还是很有经验的,蒙氏理念掌握的非常到位。五分钟后牛牛平静了,老师把他领回教室,他也没有再提校服的事了。
看来这件事对孩子影响还是很大,起码印象深刻。要不今天一看到那个小朋友的照片,第一印象就是!‘和我打架的那个小朋友’,当然与成人过早的贴标签有关。
看来教育孩子还是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