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家
接到儿子班主任给的一个话题——谈一谈家校合育,我的心情复杂又沉重,自儿子进入青春期,特别进入高中,我与儿子沟通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很多时候我说不服他,他也不赞同我,以至于现在很多事情都窝在心里,不敢说,说不通,也说不好,不说,越来越陌生;说,“战争”一触即发。静下心来思忖,其实我心里对他很有偏见,因为他在学习上不肯下劲,所以我很恼怒,总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不能用平常心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甚至有的优点还故意给他屏蔽掉。
其实儿子是个很有创意的孩子,说到此,让我想起疫情期间的一件事,因为疫情在家,为了每天照常能和我所带班里的孩子见面,我开通了“播音栏目”,有模有样地改行做了播音主持——每天晚上八点给孩子们读故事。为了让孩子们深深爱上听故事,随之喜欢上阅读,我把上初三的儿子拉来一起读故事。起初我以为他会不屑,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倒觉得这完全不像他平时的性格。我准备了两个故事,我读一个,他读一个,七点半我就拉他来做准备,先让他多读几遍故事,又给他稍微说了说需要注意的地方。说真的第一次让他读书给班里那么多孩子来听,我心里很紧张,我怕他读不好,因为平时早上喊他起来读英语和语文,就很少能听他发出让我喜欢的读书声。我读了第一个故事——《一只鹅的故事》。该他读了,他读的是《一只大狮子和一只小老鼠》,他读起来语速很平稳,声音不大不小,却充满了磁性,仔细一听俨然是一个不错的男中音——之前我居然不知道他的声音这么好听。读着读着,读到一处狮子“哈哈哈大笑”时,他居然笑得很像一只凶猛的大狮子,那笑声使我胳膊上立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故事读完,孩子们稚嫩的回答着自己的收获,一个比一个声音响亮,我和儿子专注地听着孩子们的回音。他突然说:“妈妈,我屋里不是有狮子面具吗,你拍个照发给小朋友们,让他们看看大狮子!”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拿来面具戴到了头上。这个面具很逼真,狮子咧着大嘴,呲着利牙,瞪着大眼睛,面具周圈还有长长的深黄色的鬃毛,乍一看,很有威风凛凛的感觉。我的兴致也高涨起来,立马给孩子们互动:“孩子们你们的回答很精彩,老师为你们点赞!可是,我家里还真有一头大狮子,大家信不信?”顿时孩子们炸开了锅,“不信!”“不可能!”“老师你们家里真的有大狮子?”“老师,我们想看看!”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八度,一年级小孩子们的可爱,让你心醉!“大家不信吗?那我就让大狮子和你们见面了,可不要吓到你们啊!哈哈哈……”我实在憋不住心里的笑!我拍了张牙舞爪的“大狮子”发到群里,孩子中间又炸开了,“呀!好吓人啊!”“啊!太吓人了吧!”“老师,还真吓到我了!”“哈哈哈……”孩子们的语言,简单质朴,却最能传递他们的纯美心情!我和儿子笑得前仰后合!“不对,大狮子是大哥哥!”“老师,大狮子是大哥哥装的!”“老师,我也想要这样的面具!”“大哥哥,你好!”哈哈哈哈,我和儿子继续被孩子们的童真逗乐着。“大哥哥,我还想听你读故事!”“大哥哥谢谢你!”“大哥哥,你能不能每天都给我们读故事!”“大哥哥,我喜欢你!”一个个急切的语音蹦跳在手机屏幕上,像极了孩子们此时快乐心情的音符!这个臭小子,还真让我刮目相看,我绝没有想到播音效果会被他导演地如此热烈!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能和气诚肯地与孩子说话,真诚有爱地去欣赏他们,他们定会长成我们所期待的模样。
我们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厦建牢,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扎好教育的根,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
显然,教育的根不在学校,教育的根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