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吗?
我在十几天前就想写这个话题了,只是回忆太不美好,心情也太沉重,需要静下来好好去写。再加上现在每个孩子都是被父母宠爱着长大的,似乎也没有写的必要了,就放弃了。昨天和一位家长聊天,又勾起了我这个想法,决定还是要写一写。
弟弟比我小3岁,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的时光,已经没有任何印象了。自我记事起,就有了弟弟的存在。也是自我记事起,每天都被妈妈教训要让着他点。“让着弟弟点”,成了我童年甚至青少年时期挥之不去的魔咒。
妈妈好不容易买点好吃的,要多给弟弟一些;好玩的,要给弟弟玩;哪怕是我的学习用品,只要弟弟抢,就要给他。总之,一切都要让着弟弟,因为我是姐姐,我比他大。
曾经向妈妈抗议过,我比他大,就要让着他吗?那么长到60岁,我也比他大,这辈子都会比他大,我要让他一辈子吗?
妈妈说我太不懂事,一个懂事的姐姐说不出这样的话。我恨恨地说,那你何必把我生出来呢?我宁愿自己从来没有出生过。
有时,因为觉得委屈,因为不被理解,会在晚上偷偷躲在被子里哭,甚至在想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活着有什么意思?
因为妈妈的偏爱,我越发看弟弟不顺眼,出去玩的时候也不愿带他。直到现在,也跟弟弟亲近不起来,哪怕我可以为他做些什么,哪怕和侄子、侄女特别亲,也依然无法跟弟弟亲近。
因为妈妈的偏爱,越发养成了弟弟蛮不讲理的性子,也越发喜欢和我抢东西。在他的眼里,他的是他的,我的也是他的,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为此,那些年,我们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矛盾冲突上升到一定程度,我还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过,后来是被爸爸找回来的。
因为妈妈的偏爱,我也养成了自卑的性格,觉得自己不被认可,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直到上大学,遇到了一个舍友,才慢慢转变。那是一个特别喜欢夸赞别人的女孩,她得知我自卑后,问我,你怎么会自卑呢?你学习这么好,全班只有5个考上大学的,你是其中一个。你这么善良,这么体贴,人缘又好,眼睛漂亮,皮肤也白,不是应该很自信吗?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可取的地方。随着她越来越多的夸赞,我才逐渐摆脱了妈妈的魔咒,变得自信起来。
前几年,曾经看过一个教育类的综艺节目,邀请教育出了问题的家庭走进课堂,由老师们帮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有一个家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家的问题是,女儿觉得爸爸偏心,老是要求她让着弟弟,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爸爸很不理解,认为姐姐让着弟弟不是应该的吗?在他小时候,姐姐就是这样让着他的呀。他甚至回忆起来,当时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们姐弟俩,跟着亲戚生活。姐姐从来都是把大部分钱留给他,生活各方面也特别照顾他,什么都让着他,他也很感激姐姐。然而,在场的老师们问他,你享受了姐姐的关爱,有没有问过姐姐什么感受?后来,他们视频连线了姐姐,让他亲自问一问。姐姐一开始只是说客气话,后来说出了心里话,让着弟弟、照顾弟弟都是被父母要求的,自己也为此受了不少委屈。如果有选择的话,她不想要过这样的生活(好几年过去了,原话记不清了,大体就是这个意思)。爸爸这才恍然大悟,当年自己欠了姐姐多少,当场落下泪来,郑重向姐姐道歉,并承诺再也不要求女儿让着弟弟了。
我想,姐姐让着弟弟,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同样都是孩子,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呢?难道就因为她早出生了两年?如果是这样,谁也不愿意当姐姐。
那么,还是那个问题,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吗?在年近不惑之年,抛开曾经的经历,平心静气的想一想,要让。
但这个“让”,是有前提的,是没有父母干涉的“让”,是姐姐发自内心的“让”,是在弟弟尊敬姐姐、爱戴姐姐、回报姐姐基础上的“让”。这个“让”,应该是谦让,姐姐愿意把好吃的“让”给弟弟,而弟弟想要“让”姐姐先吃两口,这才是健康的“让”、有爱的“让”,非但不会影响姐弟之间的感情、影响亲子关系,还会让整个家庭更和谐、更紧密。
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关系的维护也不可能依靠单方面的付出。即使父母疼爱子女是无私的,若子女不孝,尚且还会伤了父母的心。何况兄弟姐妹之间呢?而想要促进关系的良性发展,就要看父母的教育方式了。
写下这篇日记,惟愿世间所有的姐姐都能够真心的让着弟弟,也希望弟弟都能够以真心回报真心,这样的姐弟才是快乐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