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做了两个孩子都爱吃的发面馅饼🥙,因为今晚七点半要给儿子开家长会,所以我就提前了做饭时间,早早的开始烙,烙好一些,就让孩子爷爷奶奶带孩子先吃,我则在开会前十分钟快速吃饱,孩子爸爸下班晚回来正好七点半。郑老师说让孩子帮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儿子就可积极了,他爸都没吃完饭他就开始收拾餐桌了🫣我有点哭笑不得。老师刚刚结束家长会儿子就拉着我上楼,到了楼上儿子就开始脱衣服,一边脱一边嘟囔,我要刷牙洗脸洗脚……这些都是之前我喊着他做的,有时甚至喊都不管用,今晚老师就说了一下,儿子就可积极了,我不禁想为什么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呢?
1、幼儿园集体生活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在家里,很多时候,不同的家长之间没有形成统一战线,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么谁说的都不听,要么就是只挑自己愿意听的听。
而在幼儿园里,老师对每一位小朋友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规则和纪律适用于每个孩子,在这样公平、有秩序的环境下,孩子会感到心情愉悦,情绪稳定。这时候的孩子会自觉安心地遵守各种要求,自然就非常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2、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更客观,多站在孩子角度
家长往往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值,过分看重自己对孩子的责任,一但孩子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失望之余,便不顾孩子自尊,不分场合,打击甚至打骂孩子,结果适得其反,使孩子与家长形成对立。
而老师相较于家长来说,在教育方面“身经百战”,能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实施教育,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要求也会更加客观。孩子在幼儿园里获得了尊重和肯定,自尊心得到满足,自然更加愿意听老师的话
3、幼师在幼教过程中不会像家长那样过于情绪化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情绪不稳定,高兴时,爱得不得了,又是亲又是抱,事事宽容;不高兴时,就大发脾气,处处为难。在外面遇到到烦心事,回到家拿孩子当出气筒。对孩子的爱随着情绪走,喜怒无常。
而老师在多年的幼教学习和培训中,形成了更良好的教育素养,掌握了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技巧,不掺杂过多的个人情绪,教育孩子过程中自然更平和、更有效。
4、老师对孩子和对自己标准一致,注重言传身教
很多家长在有意无意中,忽视了言传身教的作用。一边要求孩子要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一边又随地吐痰。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不同标准会本能的提出反抗,时间久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权威”地位就会逐渐丧失。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幼师出于教育本能,更能时刻提醒自己这个道理,严于律己,一视同仁,在孩子面前做好积极正面的榜样。
5、在外人面前,孩子更愿意表现出自己乖巧、听话的一面
其实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表现的欲望,愿意别人夸自己好,小小年纪就知道“家丑不可外扬”,尤其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和“恶行”。只要不是溺爱过度的孩子,在外面大多都会表现得谦谦有礼,乖巧可爱。
孩子在家不听话的原因很多,有时候困了饿了,也会发脾气,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形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温柔对待孩子此时的“无理取闹”,帮助孩子尽快摆脱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