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教学勇气》,我的心是放松的、熨帖的,我实在太过于恐惧“恐惧”本身,这本书让我知道,即使教龄三十多年、享誉极高声望的专家,也时刻面临把课上砸了的恐惧。
这周,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教学失误,有种被“背叛”“误解”“审视”“敲打”的错觉。周三时,看到学生时我竟有一种陌生和距离,这真的让我无比巩惧,我怀疑我对学生近乎全身心的付出,是否真的值得,进而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批判与自我怀疑。教师永远不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教学本身就是西西弗斯式的壮举,是自我的锤炼、修行。接纳、淡化“恐惧”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第一步。而再思考这件事,我觉得是暴露了我目前的教育困境。《教学勇气》这本书告诉我们,学科教学像生命现象一样广泛而复杂,新时代的学生真实、挑剔、难以捉摸。最大的困境来源干自身,你无法认清自我,也很难走出教学困境。我是否理解或愿意理解教育、理解学生?是否愿意接受“爱”和“教育”?是否愿意坚定内心,来面对更复杂多元的外部世界?
受“恐惧”所控制时,常有l'mdeadinside的感觉,从书中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失去心灵的教师”,就像失去养分的树,一时枝繁叶茂却无法长久。一定要遵从内心,因而生命能量就会供给与教育教学。一言一行皆为教育,才不会有割裂的错位感。说点什么...
因教师和学生个体的不同,每堂课呈现形式多样,疏漏错误也正是学习之处。不要将每个不完美当成自我的否定,一定要当成自我认同。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能够接纳自己的不足,真诚的面对自己,不要隐藏,更不要为了迎合某种标准,刻意将自己塑造成某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