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曰 星期日 晴
2、不能妥协的“规矩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有男孩,妈妈们深谙男孩的巨大潜能以及破坏力:玩劲十足,常常玩着玩着失了分寸,对于家长耳提面命要注意的事项,统统抛到脑后勺。没有禁忌感的男孩,也因此要么一不小心破坏物件,要么一不小心磕磕碰碰伤了自己,或者伤到小朋友。
家长一定要做好“规矩教育”,并且不能妥协。
 首先,家长要了解,男孩的“不听话”是出于生理原因。一方面由于男孩大脑的发育水平要晚于女孩,导致他们的大脑对语言的重视度不高,对于父母的言语指令,男孩领会的不够清晰,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男孩体内睾丸激素的影响,男孩在情绪上波动比较大,易怒易躁,表面上看起来比女孩不好管教。
其次,家长对男孩在做规矩教育时要注意区分:“规矩教育”≠“棍棒教育”。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秉承“孩子不乖,打一顿就好”的理念,认为孩子在父母“拳头”下变得听话就是“规矩教育”的效果。但其实,这是片面的理解。
有效的规矩教育,是建立亲子良好沟通基础上,通过家长向男孩明确做一件的边界,让孩子明白,逾越边界会带来相应惩罚,男孩与家长达成共识,从而让男孩用这个意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学会自控。
再次,如果男孩不守规矩,那么家长就要坚定地按照约定执行惩罚。无论男孩如何哭闹撒泼,家长也能心软让步,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可“边界线”,从而培养男孩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