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二宝,每次出门都是大包小包的,遇到需要按时到达的,我更是紧张加着急,弄得爸爸和儿子也跟着着急。昨天五一假期第一天,我们预约了下午2点去新开的科技馆,从吃午饭我就开始着急,弄得爸爸手忙脚乱的。吃完饭开始收拾二宝的水杯和尿不湿,又催着儿子出门,最后还是忘了儿子的水杯。总算提前半小时到达,但是爷俩被我催得表示不满,我还理直气壮说带着二宝比较麻烦,不提前怎么行。
记得看过一篇很火的微博:讲述博主坐飞机遇到一家人一起出门旅游,结果孩子的证件过期了,妈妈只好陪着孩子回家。因为所有人的行李都挂在妈妈名下托运,导致到达目的地以后,所有人都拿不到行李。这本身是一件十分扫兴的事。但家里的其他成员在没有行李的情况下,淡定自若地继续旅行。整个过程没有指责谩骂,没有鸡飞狗跳。全网都羡慕这样有松弛感的家庭,而我也对这个词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有些人的“松弛感”是天生的,纯粹就是“心大”;同样,有些人因为他的家世背景容不得他“松弛”,不松弛也是必然的。不过生活中真的必须紧绷的时刻并不多,在我看来真正的松弛感,是能看到并允许自己的焦虑与紧绷,并能够把它们好好安放,轻装前行,这样才能让亲近的人不受焦虑的影响。
家庭教育也一样,面对出现的问题,能平衡并改善状态;能通过一次次的思考和自省,不断地认知内在的自我。我想不去刻意追求松弛感,才是真正的松弛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