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仪式感,那样更容易幸福; 日记也需要仪式感,那样更容易完成。
学校发了统一的且非常精美的学生日记本和家长亲子日记本。和家委会讨论后,我们决定5.1假期第一天开始写,且假期语文作业只有每天一篇精品日记,开学后收起分享,老师批阅,每有一篇得A+😄的就量化分得1分,也就是好好写✍🏻日记假期5天可以得到量化分5分,听到这个消息教室里一片欢呼!欢呼是因为要放假了,作业少,还是能得5分?我不得而知,反正官方版“学生日记”启动仪式是成功了。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启动一两句话记录一天中值得记录的事儿以及心情,这是学生日记的“前身”。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开始走精品路线,不只是一两句话,学着把事情记录清楚,开始学着心理描写,为了不增加孩子负担从而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我布置写精品“周记”,因为疫情上网课并没有坚持好。二年级下学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我们把周记逐渐演变为“心愿本”。现在刘校长提倡家校共育“全环境”育人,请来了大爱武校,推行“亲子日记”,从此我不再担心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因为我每天都会读家长的亲子日记,只要家长写“亲子日记”的,我都能掌握孩子的状况。现在就是想法子让54个孩子的家长都动起来,这样我就会轻而易举掌握所有孩子的心理及生活动向,随时点播、实时引导。家长小本上还可以给家长留言及时沟通,简直不要太哇塞!
正犯愁想什么法子呢,学校竟然发了学生日记本和家长日记本!于是有了这样的对话:“我们写日记,家长不写公平吗?”
“不公平!”
“那老师也发给家长一本好不好?让家长陪着你一起写。”
“好!”掌声……
“很多爸爸或者妈妈已经在手机家长小本上写了,要是爸爸已经开始在家长小本写了,这个手写的应该发给谁?”
“妈妈!”
“聪明的孩子就是好交流,为你鼓掌!”
于是这几天群里分享的亲子日记有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