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晴
前段时间,刷到“孩子被文具店老板冤枉”的短视频,我快要气炸了!没有哪个父母不害怕,自己的孩子遭遇被冤枉的。但很多父母却忽视教给孩子,面对别人冤枉自己偷东西时,具体要怎么处理的?也不清楚,当孩子遭受到冤枉,自己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
1️⃣面对被冤枉,教孩子这样做~
孩子被冤枉了,通常第一反应就是心急、害怕、哭泣。如果我们不教会孩子处理方法,娃会很吃亏,所以这些处理方法,必须要提前教会孩子:
❌不要自证
当对方提出要翻包、掏口袋、甚至扣押不给你走,目的就一个:逼你承认。告诉孩子,不管你怎么证明,对方都不会信我们,所以无需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是要反问对方:“你有什么证据吗?凭什么这样说我。”有些黑心老板根本没有证据,就拿报警吓唬孩子,一定要告诉孩子:警察只抓犯法的人,如果我们没有偷窃,警察来了是好事,主持公道,证明我们的清白。
✅表明立场
当对方说,“我在监控看到你拿了东西。”一般这种情况,可能是孩子拿了但又不想要,所以放回去,但老板没注意,所以让孩子表明立场:“不是我”或者“我不想要了,已经放回去了。”如果对方不信,提出要搜身,要教会孩子坚定阻止:“不行!法律规定,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搜身。”如果对方还强硬地想进一步搜身,让孩子可以这样说:“你怀疑可以报警,我可以配合警察,但你不能碰我。”这些话一定程度上可以震慑一些胆小的商家,不至于太猖狂,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
🉑️及时求助
记得告诉孩子,小孩子是没有能力和大人抗衡的,一定要及时求助,优先求救身边带娃的家长。另外,如果污蔑的事情发生在学校,对方是同学,不管你怎么解释,TA就是不信任你,马上请老师帮忙解决,千万不要忍气吞声,忍气吞声并不能改变对方和周围同学对你的误解,反而会激发更大的矛盾,比如孤立你,在背后说你坏话。
[思考]ABC法则
很多孩子求助大人,可能会因为着急表达不清楚,我们要教会孩子ABC法则沟通三原则:
A是指发生了什么;
B是指对方做了什么;
C是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比如:文具店老板冤枉我偷了文具,他要搜我的身,我需要帮助。这样家长、老师、警察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知道如何帮助你。
2️⃣孩子被冤枉,家长可以这样做~
①信任孩子
心理学家乔伊斯·布拉泽斯说:“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七八岁,十岁左右的孩子,不管是语言表达还是心里承受能力都不成熟,面对被冤枉被指责,他们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清白,内心惶恐害怕。但只要父母和家人给予充分的信任,他们就有了安全感和底气,遇到挫折时,也能勇敢面对困境。
②维护孩子自尊
查清真相后,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女孩的妈妈要求对方公开道歉,但对方各种耍赖、拒绝沟通,女孩的妈妈不得已把事情曝光,迫于舆论的压力,店主终于道歉了。孩子被冤枉不是小事,不能觉得查清真相后,事情就过去了。必须让对方公开道歉,还孩子的清白,不然孩子会被同学朋友误解,遭受周围人的指指点点,严重伤害自尊心。
③给孩子做心理建设
事情发生后,记得安慰和肯定孩子,这件事情不是你的错,错的是那些没有查清真相,没有经过求证,就用强硬手段栽赃给你,冤枉你的人。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不需要感到羞愧。一定要告诉孩子,就算你真的做错了事情,也不要害怕,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帮助你解决。
3️⃣平时教育孩子,怎么做?
很多人都说,孩子被冤枉了被欺负,都是懵的,你在家里说再多的理论,真正遇到情况时,他可能都想不起来怎么做?
陪孩子做情景演练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家里模拟几次,多练习,孩子脑海中就会形成记忆。
或者在新闻看到类似这种真实的案例,最能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处理突发情况,同时通过这些案例,也能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友善的,总会有一些人不友好,爸爸妈妈不能一直陪着你,遇到事情,自己要学会怎么处理。
正确教育孩子
平时带娃去购物,一定要跟孩子强调,要把没有付钱的东西放进购物车或者拿在手上,不能塞进口袋或者包里,这样会被别人误以为你偷拿东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多鼓励孩子说出想法
平时讨论事情多让孩子参与,或者孩子不愿意配合时,积极鼓励孩子发表意见,有些强硬的家长会说“没有这么多为什么,赶紧去做”,这样等于扼杀孩子的表达欲望,以致于孩子遇到问题也不敢说出内心想法。
总结一句,是孩子的错,我们做家长的绝不包庇,有错就改,父母陪着孩子道歉、赔偿都可以,但商家不应该当众搜身,或者恐吓孩子。如果不是孩子的错,我们也绝对不容忍任何人污蔑孩子,冤枉孩子,千万别小看有孩子的妈妈,每个妈妈,能豁出一切为孩子讨公道!希望我们的孩子,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也拥有不被别人伤害的能力~
#宝贝成长守护计划#
摘自网络,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智慧教育自己的孩子,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