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读了《教学勇气》第七章,帕尔默提出了变革运用的四阶段来进行教育改革:第一阶段:不可分离的生活;第二阶段:志同道合的共同体;第三阶段:走向公众;第四阶段:精神奖励;并希望由此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
帕尔默非常警惕变革者在复杂外力场中迷失方向和影响自身的完整性,这就需要我们一次次的回归到教育的目的、变革的目的,在检验与修正中,改革运动和我们自身的完整性才会一起成长。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让我们走向公众,真正的向社会、向同伴、向学生、向家长开放自我,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朵花。
帕尔默提出的观点是:一是自身处在的体制内部,克服体制内的阻碍,仍然保持对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勇于寻求教学的勇气。二是在决定过“不分离的生活”后,仅仅只有自己过“不分离的生活”是不足够的,还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道友促成共同体,以增强个人脆弱的信念。三是共同体不仅能够相互肯定,同时还能提供物质和精神空间,及训练的场所。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在我们追求不再分离的生活的同时,内心既强大又脆弱,我们也需要寻求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以便于我们互相肯定,并创造心灵互通的共同语言。真正强大的共同体的形成离不开“第三者”,对共同体支持的性的机构的支持,以提供对新生的共同体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