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奖励大于物质奖励
给他带上一顶”高帽子“要比给他一堆糖的奖励效果更持久,高帽子就是类似给他安排一个”工作”,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总有小小的成就感,自己可以完成这个事情,自己可以变得更好,慢慢的转化为自己的学习内驱力。如果给他一块糖果,这个糖果的激励是一节课的,一天的,但也许不会是那么持久的。因为久而久之,这种奖励方式变成了一种外在的驱动力,他会觉得,我可以得到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一旦有一天他不喜欢了或者感到不新鲜了,他就可以放弃。
人是思想的动物,不能像驯兽的方法用物质持续性地提高人的水平。相反,精神上的鼓励将起到持久性的作用,让人终身受益。这是心理暗示的结果。精神鼓励能比物质奖励起到更良性的效果。
当你完成了一个目标,你马上就可以获得成功的感觉和喜悦,愉悦的感觉,满足的感觉,这个就是精神奖励。
我们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小目标目标,并有计划地去达成目标,让他们在目标的实现中体验成就感,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时候创造更多的成就感,并享受这个成就感。
物质上的奖励来得最直接有效,可是它有两个弊端: 一是当孩子对得到的物质失去兴趣时,就再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动力了 ;二是会让孩子形成这样一种思想:可以用学习来换取某种物质。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一种手段,而不是内心的需要,甚至更极端的,孩子会用学习来要挟大人,以期获得更多的物质奖励。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不喜欢学习,只是玩的魅力远大于学习的魅力,玩耍的快乐感远大于学习带给他的成就感,或者说学生其实没有建立起学习的成就感。成就感是在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中不断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