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课后学习习惯“四大件”,孩子做到了几件?
原创 安柏 花生妈安柏 2023-05-26 13:17 发表于北京
这个学期,是疫情后第一个线下课学期。只是网课三年“含水量”不好说,前段时间的线下期中考,可以说是开盲盒,几家欢乐几家愁,有惊喜的,也有惊吓的。
我想说,不管好还是不好,惊喜还是惊吓,过去的已无法改变,只能既往不咎,家长还是得和孩子一起往前看——所有的办法都在前方。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新捋一捋学习的基本思路:孩子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一是学习动机,包括兴趣、目标、自尊心等等。前面我也和大家聊过不少,错过的可以翻翻文末的相关阅读。
第二是学习习惯,特别是小学阶段,其实家长不用过于看重成绩,而是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习惯这件事,一开始是比较费妈,但是一旦上了正轨,后面就省心了。
为此,我总结出课(前)后学习习惯四大件:
预习,复习,练习,纠错。
说出这四大件并不稀奇,但是具体落实到如何做,我发现家长和孩子往往会进入一些误区。
今天,我就从一个过来家长的角度说说,培养这四大件习惯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大家也可以对照下,孩子做到了几件?
预习
经常收到一些家长的提问,问我:
不应该超前学吧?暑假把课本看一遍,生词学一编,《绘本课堂》做一遍,孩子上课了,会不会就不听老师的了?
从我的经验来看:
1
预习不等于超前学
我们说的“超前学”,举个例子,是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低年级学高年级的东西,当然这也不能说一定不可以,要看孩子的准备度和接受度,也就是我们说的“因材施教”。
但是预习和超前学不能混为一谈,预习指的是,今天熟悉下明天上课的内容,寒暑假先熟悉下新学期要学的课本。
预习也不等于预演老师课堂上要教的内容
预习不用太细,老师一堂课教下来的内容,孩子预习时,不用花同样的时间。比如一堂课40分钟,预习一般就花10-15分钟即可,不要超过20分钟。
经常有家长问:那预习过程中,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这正好呀!都懂了还要上课做什么?都懂了还要老师做什么?
预习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让孩子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课堂,在上课时竖起耳朵好好听。
图片
万一在上课时还是没听懂或者老师没有重点讲,那么要引导孩子,选择课间、自习课或课后托管这些时间,去向老师请教。
在学校里,提问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问与不问,会问和不会问,决定了孩子实际上在学校里获得的资源,以及未来的学习潜力。
至于家长提出的,如果孩子预习过了,上课不好好听怎么办:这种情况我不敢说百分百没有,但是如果把预习比喻成做攻略,大家可能更容易明白。
出去旅游,或者去博物馆之前,我们如果提前做点攻略,了解下我们将要看的东东的背景和相关知识,那么:
我们是会对接下来的旅途更感兴趣,还是失去兴趣呢?
在真正看到风景、建筑和展品时,是会更兴奋,还是更无聊呢?
是会更能理解,还是不想去理解呢?
预习,就像提前做攻略。我们其实不喜欢自己一无所知的东西,孩子更是如此,对自己提前预习的东西,会更有意愿深入了解和理解,也会更有信心学好。
复习
复习是对课堂学过内容的巩固,但是绝对不是雨露均沾一视同仁,而是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种知识点:
1. 一开始特别搞不懂,老师讲了才好像明白的——有一种懂是假懂,如果自己也能讲给别人听了,这才是真懂。
2. 容易和其他知识点混淆的内容——要找到帮助自己区分的关键,可以做笔记提炼出要点,帮助自己辨别。一开始孩子不会做笔记,要引导他在课本上标注。一本书上多做记号没问题,怕就怕,上完课后书还崭新得和没用过一样。
3. 一些不大容易记住或者容易忘的知识点——要根据记忆曲线,在遗忘前就复习、记忆、巩固。
图片
练习
除了课后作业,也可以选择适合课堂同步练习的教辅。比如我家孩子最爱用的语文教辅是《小学生绘本课堂》(也可以用于预习、复习和拓展)。
如果校内这些孩子掌握得很好了,那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或提升的项目。举个例子,在北京海淀学霸圈内,天天练APP这样的语数英课后碎片练习很流行。如果每个学科再深入的话,语文流行用豆伴匠,数学流行学而思秘籍,英语流行新概念!
要注意的是,摆正复习和练习的顺序。一定要先复习,把概念都弄清楚,再做练习,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保证效果。
图片
纠错
纠错,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总结和反思的过程。
每次重要考试,花生学校都会让孩子打一张这样的表格,各学科都填一下。
图片
其实,“马虎”不算一个好的错因,不过姑且让孩子放在这里,总要找点借口的嘛。
我们要把“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揪出来:可能是概念不清,可能是计算基本功不过关,可能是阅读提取信息能力问题(比如没圈出关键词),也可能是没打草稿或者草稿打得太乱……
人们倾向于在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跌倒,在考试前,专门复习下错题,是一个高效的方法。
图片
最后说一下,列课后习惯四大件的1、2、3、4点时,我犹豫了一下,想着要不要把纠错放到练习前面,甚至放到复习前面去……
只是我又想了一下,最最开始,一定是先有练习,然后才有纠错和复习,所以还是保留了目前的顺序。
大家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顺序其实是一个闭环:
复习——练习——纠错——复习——练习——纠错——复习………
这样循环起来,你们就可以看出,顺序变成,先要纠昨天的错,纠错的时候复习巩固下,再做今天的练习。
在花生初中的家长会上,数学老师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图片
每日课后学习顺序:
1、很多同学回到家,都是先忙着做作业。其实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而是应该先纠错!
如果不先纠错,那昨天的错误还会带到今天的作业中,题目还会做错,影响准确率和效率(后面还要改错),不知不觉中还强化了错误概念。
2、 那纠完错就可以做作业了吗?还不是!第二件事是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3、 概念弄清后第三步才是做作业。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才能避免低效的努力。
图片
带着孩子培养好习惯,我们也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一开始的“费妈”是为了将来的“省妈”。
图片
图片
相关阅读
"自鸡"娃还是"躺平"娃?看这一点准灵验
养成这种习惯的孩子,学习不会太让家长操心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