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023年6月2日(78)
秋日登高

建议收藏:课后学习习惯“四大件”,孩子做到了几件?

原创 安柏 花生妈安柏 2023-05-26 13:17 发表于北京


这个学期,是疫情后第一个线下课学期。只是网课三年“含水量”不好说,前段时间的线下期中考,可以说是开盲盒,几家欢乐几家愁,有惊喜的,也有惊吓的。



我想说,不管好还是不好,惊喜还是惊吓,过去的已无法改变,只能既往不咎,家长还是得和孩子一起往前看——所有的办法都在前方。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新捋一捋学习的基本思路:孩子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一是学习动机,包括兴趣、目标、自尊心等等。前面我也和大家聊过不少,错过的可以翻翻文末的相关阅读。


第二是学习习惯,特别是小学阶段,其实家长不用过于看重成绩,而是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习惯这件事,一开始是比较费妈,但是一旦上了正轨,后面就省心了。


为此,我总结出课(前)后学习习惯四大件:


预习,复习,练习,纠错。


说出这四大件并不稀奇,但是具体落实到如何做,我发现家长和孩子往往会进入一些误区。


今天,我就从一个过来家长的角度说说,培养这四大件习惯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大家也可以对照下,孩子做到了几件?


预习




经常收到一些家长的提问,问我:


不应该超前学吧?暑假把课本看一遍,生词学一编,《绘本课堂》做一遍,孩子上课了,会不会就不听老师的了?




从我的经验来看:

1


预习不等于超前学




我们说的“超前学”,举个例子,是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低年级学高年级的东西,当然这也不能说一定不可以,要看孩子的准备度和接受度,也就是我们说的“因材施教”。




但是预习和超前学不能混为一谈,预习指的是,今天熟悉下明天上课的内容,寒暑假先熟悉下新学期要学的课本。





预习也不等于预演老师课堂上要教的内容




预习不用太细,老师一堂课教下来的内容,孩子预习时,不用花同样的时间。比如一堂课40分钟,预习一般就花10-15分钟即可,不要超过20分钟。




经常有家长问:那预习过程中,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这正好呀!都懂了还要上课做什么?都懂了还要老师做什么?




预习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让孩子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课堂,在上课时竖起耳朵好好听。




图片



万一在上课时还是没听懂或者老师没有重点讲,那么要引导孩子,选择课间、自习课或课后托管这些时间,去向老师请教。




在学校里,提问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问与不问,会问和不会问,决定了孩子实际上在学校里获得的资源,以及未来的学习潜力。




至于家长提出的,如果孩子预习过了,上课不好好听怎么办:这种情况我不敢说百分百没有,但是如果把预习比喻成做攻略,大家可能更容易明白。




出去旅游,或者去博物馆之前,我们如果提前做点攻略,了解下我们将要看的东东的背景和相关知识,那么:




我们是会对接下来的旅途更感兴趣,还是失去兴趣呢?


在真正看到风景、建筑和展品时,是会更兴奋,还是更无聊呢?


是会更能理解,还是不想去理解呢?




预习,就像提前做攻略。我们其实不喜欢自己一无所知的东西,孩子更是如此,对自己提前预习的东西,会更有意愿深入了解和理解,也会更有信心学好。




复习




复习是对课堂学过内容的巩固,但是绝对不是雨露均沾一视同仁,而是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种知识点:




1. 一开始特别搞不懂,老师讲了才好像明白的——有一种懂是假懂,如果自己也能讲给别人听了,这才是真懂。




2. 容易和其他知识点混淆的内容——要找到帮助自己区分的关键,可以做笔记提炼出要点,帮助自己辨别。一开始孩子不会做笔记,要引导他在课本上标注。一本书上多做记号没问题,怕就怕,上完课后书还崭新得和没用过一样。




3. 一些不大容易记住或者容易忘的知识点——要根据记忆曲线,在遗忘前就复习、记忆、巩固。




图片

练习




除了课后作业,也可以选择适合课堂同步练习的教辅。比如我家孩子最爱用的语文教辅是《小学生绘本课堂》(也可以用于预习、复习和拓展)。




如果校内这些孩子掌握得很好了,那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或提升的项目。举个例子,在北京海淀学霸圈内,天天练APP这样的语数英课后碎片练习很流行。如果每个学科再深入的话,语文流行用豆伴匠,数学流行学而思秘籍,英语流行新概念!






要注意的是,摆正复习和练习的顺序。一定要先复习,把概念都弄清楚,再做练习,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保证效果。






图片

纠错




纠错,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总结和反思的过程。




每次重要考试,花生学校都会让孩子打一张这样的表格,各学科都填一下。




图片



其实,“马虎”不算一个好的错因,不过姑且让孩子放在这里,总要找点借口的嘛。




我们要把“马虎”背后真正的原因揪出来:可能是概念不清,可能是计算基本功不过关,可能是阅读提取信息能力问题(比如没圈出关键词),也可能是没打草稿或者草稿打得太乱……




人们倾向于在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跌倒,在考试前,专门复习下错题,是一个高效的方法。




图片



最后说一下,列课后习惯四大件的1、2、3、4点时,我犹豫了一下,想着要不要把纠错放到练习前面,甚至放到复习前面去……




只是我又想了一下,最最开始,一定是先有练习,然后才有纠错和复习,所以还是保留了目前的顺序。




大家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顺序其实是一个闭环:




复习——练习——纠错——复习——练习——纠错——复习………




这样循环起来,你们就可以看出,顺序变成,先要纠昨天的错,纠错的时候复习巩固下,再做今天的练习。




在花生初中的家长会上,数学老师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图片



每日课后学习顺序:




1、很多同学回到家,都是先忙着做作业。其实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而是应该先纠错!




如果不先纠错,那昨天的错误还会带到今天的作业中,题目还会做错,影响准确率和效率(后面还要改错),不知不觉中还强化了错误概念。




2、 那纠完错就可以做作业了吗?还不是!第二件事是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3、 概念弄清后第三步才是做作业。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才能避免低效的努力。




图片



带着孩子培养好习惯,我们也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一开始的“费妈”是为了将来的“省妈”。




图片




图片


相关阅读


"自鸡"娃还是"躺平"娃?看这一点准灵验


养成这种习惯的孩子,学习不会太让家长操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099685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87》
《亲子日记打卡第90天》
《6月2日 星期五(第77天)》
《2023.06.02 亲子日记第89篇》
《大海真好玩459》
《日记》
《亲子日记第七十篇》
《亲戚之爱》
《6.2号 第76篇》
《2023.6.2 星期五 晴965》
《亲子日记 103篇》
《亲子日记第1960天》
《286篇 精神的盛宴》
《《父母规》诵读 第375天》
《六一儿童节到了》
《我有点懵圈》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82〉》
《亲子日记466篇》
《亲子日记465》
《亲子日记82》
《23.6.2 星期五 晴 106篇》
《亲子日记第109天》
《亲子日记~第85篇》
《亲子日记第66篇》
《愉快的周五》
《关于粗心》
《亲子日记第56天》
《920》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晴》
《美好的一天🌹》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