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最令父母感到无奈的是:“我的孩子跟我不亲”。我们崇尚的家庭文化总是强调“父慈子孝”,孩子身上的这种“冷淡”无疑让我们难以接受。
不知什么原因,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距离不仅是空间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而这一切,很难用一句“孩子不孝顺”来解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变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在孩子童年里,即使父母不是故意,但有一些行为、言语确实伤害了他,让失望慢慢累积。
第一次失望
当他需要你的陪伴时,你不在身边,0到6岁,是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他们对母亲有着天然的依恋。
这个时期,肌肤的接触和情感的交流,对孩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也从这种亲密关系中获得爱、信任与安全感。
哪怕因为生活,爸爸妈妈无法自己带孩子,但也要努力提高陪伴的质量,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在孩子黏着你、离不开你的时间, 尽量满足孩子的早期依恋,这样才能建立起亲子之间早期的亲密感,你才能占据孩子内心最宝贵的位置。
第二次失望:
当他需要你的支持时,你总是忽视他的感受,在生活中,很多大人生活基本上围绕着孩子转,但孩子依旧感受不到亲密。
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对除此之外的所有事情,都表现出批评和冷漠。
处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几乎感受不到关心,他们内心感受总是被大人轻描淡写地敷衍过去。
第三次失望
当孩子需要沟通时,在你的语气里,他们感受不到爱,孩子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依恋,我们常常把这称为“血浓于水”。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孩子与父母的亲疏,并不完全由血缘关系决定,它也需要认真经营。很多孩子跟父母不亲,不是没有爱,而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感受不到。在这样的家庭里,大人说话常常不注意语气,说话总是带着讽刺、不耐烦、命令、否定、嫌弃、打击……
明明担心孩子天冷着凉,说出口的却是:“为了好看,穿这么点衣服,谁看你啊!”明明想让孩子放学早点回家,说出口的却是:“下次再回来这么晚,你就待在外边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