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幼升小”焦虑:做好4种准备很重要,学习排在最后
1. 身心准备
小学是每个人漫长学习生涯的开端,对此,相较于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科文化课知识,家长应当更加注重孩子是否已经具备了进入小学的良好心态和情绪。
这里具体表现为孩子向往进入小学、孩子情绪积极、孩子喜欢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
对于为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情绪,家长需要减少孩子的学习压力,平常可以多和孩子分享一些上小学的趣事,不要为孩子制造入学焦虑。
此外,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多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发展大肌肉动作,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坚持运动的孩子不论是注意力还是毅力都会优于其他人。
2. 生活准备
生活准备主要表现在健康的规律作息、生活自理和安全意识上。
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家长需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健康饮食的好习惯,充足的睡眠会让孩子的上课效率更高,也更有利于孩子的身高发育。
其次,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穿衣睡觉,上课不迟到早退、过马路走斑马线等都需要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进行习惯培养。
生活上的这些准备看似不起眼,但想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而一个生活习惯好的孩子在进入校园之后也会更加适应集体生活和照顾自己。
3. 社会准备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从孩子踏入校园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需要面临社交和参与集体活动,因此社会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幼升小”准备内容。
想提高孩子在学校的社交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做家务的方式来完成,当孩子参与并认可家庭劳动,那么到了学校之后她也会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
此外,家长还需要引导孩子遵守校规班规,遇到困难敢于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4. 学习准备
在所有的入学准备中,学习准备被放在了最后一个。
这里的学习准备并不是量化孩子要学习多少个汉字,计算多少数字内的加减法,认识多少个单词……而是要看孩子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感兴趣的事情能不能持续专注、逻辑思维是否符合年龄发育等。
对于家长来说,我们要做的是支持学龄前的儿童专注地完成某件事、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通过陪伴和交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及为他们提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学习知识并非不重要,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远远大于知识本身,家长不要因为攀比之心和情绪焦虑陷入“内卷”误区,否则孩子的表现很容易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