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6(农历四月十九)星期二 晴
一、生活场景
这几天一直被投喂,生活在感动中,幸福,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
二舅家的妹妹送来杏子,一大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拿来的…
这是晓文妈妈投喂的菜,今晚有蔬菜吃了😄。晓文家和我们原来是邻居,宇桐和晓文是天天腻在一起的玩伴,由于生意的原因我们搬了地方,离的稍远了些。孩子们因为上学的原因也是很少见面了。
因为这些感动,我还是决定要记录下生活场景的流水账,把点点滴滴的感激之情记录下来…
昨天姜宇凡妈妈给了一个评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忽然就有种心念涌了出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些功利,多些平常心吧!
二:学习知识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的老师在给学生解读这首诗时说:“这里的渠呀,就是指水渠,这里指池塘的水……”
不少人也都认为这里的“渠”是沟渠、水渠或特指水渠里的水。
乍一听,这样的解释顺里成章,但实际上,这个解释是不正确的。
“渠”在古汉语里是一个第三人称代词,它、他或他们。在“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中,“渠”是代词它,指首句中的“半亩方塘”。
这种用法在古诗文里有很多,如唐朝诗人寒山禅师《诗三百》中第三首的“蚊子叮铁牛,无渠下觜处”中的“渠”也是代词它,指上句中的“蚊子”。
东汉著名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有一句话“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中的“渠”是代词他,指“焦仲卿”。
唐朝诗人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有一句“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中的“渠”也是代词他,指上句中的“大男(大儿子)”。
“渠”的这种用法,在一些方言中,至今还有所保留。韩少功的著名的寻根小说《爸爸爸》中,主人公丙崽是个白痴,湘西话叫“宝崽”。丙崽在外被人欺负了,他的母亲便会用湘西土话在村子里骂:“渠是一个宝崽,你们欺侮一个宝崽,几多毒辣呀”。在这里,“渠”是代词他,指“丙崽”。)(以上内容是复制过来的)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也是解释的水渠,对应源头活水,这么看来我错了半辈子🤭…今天我也要跟孩子们讨论讨论这个知识点,每天学一点,就会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