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7日,星期三,天气阴转晴
家庭之间的对话
今天早上老公竟然跟我说:“我要跟着你一起学习,你变了,我以后也会慢慢改变。”
昨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儿子说:“妈,我嘴里太干了,我想吃点樱桃,樱桃那么贵,你给我少买一点可以吗?”我说:“儿子只要你想吃,不乱买东西,生活要节俭,不错张浪费,买点樱桃吃当然是可以的。”我们一路走到家,也没见路上有卖樱桃的,儿子挺失望的,那个表情有点生气,我一看儿子的表情不高兴,我说中午回家时间这么长,我领你去出去买一点吧!他的表情立马随和了,说妈今天中午不吃也没事,明天中午再吃吧!答应他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今早我就给他买好了樱桃,等待他中午回家吃樱桃。
今天中午儿子和女儿在吃饭的时候,儿子的面条吃完了,儿子说:“妈,我还想吃,女儿马上把自己碗里的面条放到哥哥碗里,说哥哥你先吃,我给你一点,儿子说妹妹你先吃吧,我再让妈妈帮我下一点,谢谢。”愉快的对话就在饭桌前这样交流着。父母的言行举止,深深的影响着孩子。
学习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乎?”
从小就学习论语,等到自己的孩子了,还在学习论语,这句话还真没把它理解透。今天翻出来课,听了几遍,彻底明白了。别看短短的几句话,深藏其中的奥妙,就看你做不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先讲时,是经常的意思。现在我们大多数人是不懂得学习的,还有一部分人是只学不习。 我们学了很多的知识和文化,注意“学而不习”,习,是温习、实践、应用、体悟、证悟。
如果我们只是学习但并没有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并没有去实践和自己求证真理,这时是学而不习,就无法生成自己的智慧。 习也是求证的过程,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 并且在生活中去求证,去验证、去应用和实践,这个时候“不亦说乎”,我们内心才会生出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朋,古代同门为朋,志同道合的人称为朋友。我们先讲现在的例子,在生活当中,来了一个远方的朋友,我们不一定是很快乐的,很高兴的,反而可能还会不高兴。那什么样的朋友来到我们会特别高兴呢?和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了以后,比如说我们是爱交流学习的,来了一个一起和我们交流学习的,这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我们如何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我们这里呢?首先我们要有学而时习之,有某一种特长爱好,这个时候才会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是烦恼、抱怨、情绪、不高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学了很多知识,很多文化,我懂得修养身心,即使别人不知道,我们因此也不会生出烦恼,生出抱怨,也不会有任何不高兴的情绪,这岂不是君子之风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