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8晴-632
现在让你自己保持警觉,并有尊严的坐好,可以在地板的垫子上盘腿而坐,也可以在直靠背的椅子上静坐。
让你的头和颈部在肩膀上保持平衡、直立,整个躯干直而不僵,双手分别放在两个膝盖上或者舒适的合放在腿上。双肩放松下垂,臀部安稳的支撑着你的上身,觉察到它和垫子、椅子接触的感觉,也就是说,让你尽可能的坐的像一座山,全然的关注你的身体,安稳的坐着。这个姿势本身就有一种提升的感觉,然后当你准备好的时候,就开始觉察到你正在呼吸着,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腹部上,注意它随着吸气而扩展,随着呼气而下沉,或者注意到呼吸进入、进离开鼻腔的过程。或者认可对你来说很容易很生动的,感受呼吸的部位,那都是可以的。然后就去感受你的呼吸,进入你的身体,再离开你的身体,尽你所能的去全然的关注你呼吸的感觉,一个瞬间,又一个瞬间,又一个瞬间(时间拉长)
像是驾驭着一起一伏的波浪,你坐在这里关注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呼吸,去尽可能的接近每一次吸气,空气进入身体的整个持续过程,以及每一个呼气空气离开身体的整个过程。
随着呼吸的流动和改变,去感受你的呼吸,一个瞬间,又一个瞬间,又一个瞬间
最好你能够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一直让身体的某个部位和你的呼吸在一起。所以你开始时注意的是腹部或鼻腔,建议你一直在那个部位去感受你的呼吸,感觉,而不用到处转移注意力。这样我们就在培养对呼吸具有更多的亲密,更多的熟悉,培养更稳定的注意力。所以就让每一个呼吸,随着它自然的节奏进出,感受空气进入身体并离开的感觉,一个瞬间、又一个瞬间,又一个瞬间
当然,你很快就会发现,保持注意力在呼吸上并不那么容易,就像在做身体扫描,不用过很久你就会发现,心有着他自己的生命,总是会去到过去或者未来、计划或者担心、喜欢或者不喜欢、白日梦或者幻想、不耐心或者无聊、甚至犯困,这完全是正常的,完全不是什么问题。当你注意到你的注意力,不在呼吸上的时候,就去注意一下你的心念在哪一刻去了哪里?并温和的把它放下,不管它是什么,这并不意味着将它推开,而是就去注意一下它,顺其自然。
然后把我们的呼吸重新带回到腹部或鼻腔上,回到这一个呼吸上,不管在那一刻是一次吸气还是一次呼气。然后再一次的重新将呼吸的重心放到保持觉知的范围里。如果信念从呼吸上游走了100次,肯定会这样的,那就在每一次我们觉察到他去了别的地方的时候,温和并耐心的注意到我们的心念,此时在哪里。不管他是什么,可能甚至去稍微去做一个标记,比如思、考思考或者计划、计划,或者担心、担心,不用对我们自己有任何的苛刻、批评或者评判,我们只是简单的注意到出现的东西,本来是什么,然后顺其自然。随着我们在这一个瞬间,回来感受这一个呼吸,再次开始,再一次再一次,每次都是第一次,每一个瞬间都是唯一的瞬间。因为我们的生命在此时此刻展现,只有此时此刻,不管我们的想法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信念的本质就是不断的会走神,如果心念并不保持在呼吸上,也并不是说你就做不好冥想,而是说你在关于心念本身的性质进行着重要探索,他就像是大海的波浪,会一起一伏,永远也不用去让它停下来。让他尝试关闭你的思考,或者让你的大脑一片空白,而是去让你熟悉自己心念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培养一种更深的和呼吸之间的亲密,通过温和的观察,安稳的存在于、觉知之中。这种觉知比思考更强大,更智慧。也往往比思考更友善。
随着我们的心不断的回到呼吸上,温和却非常坚定,一次又一次,我们的觉知力持续的生长着,让每一次吸气都成为一个新的开始,每一次吸气成为一次全然的放下。
现在就坐在这里,像山一样全然觉醒,温和的,安注在觉知当中。不去强迫任何事,而是尽可能的在每一个瞬间里都随着空气、进入身体,离开身体,然后呼吸在一起。当我们走神了一次、又一次,然后回到呼吸上,就这样坐在这里。很快,你会听到铃声,作为这一次静坐冥想的练习的结束。不过你今天打算做后面的更多的静坐练习,那么就在铃声之中继续保持不间隙的每一个瞬间到每一个瞬间的觉知,如果不是这样,请让铃声,作为这个正式练习的结束信号并保持正念的完成这个练习。
感悟:李靖老师发这个音频的时候,自己只是收藏了,并没有打开听过,想着有时间的时候,去试着做一下。可是就那样真正的成了收藏。要不是蒲公英诵读直播间早读家里冥想,自己有了责任,也许不会去打开听,生成文字。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不,用到了,忽然就想到了他。感恩李老师的分享!
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现上轿,现扎耳朵眼的人!哈哈。总想去躲在自己的安乐圈了,不想突破!主动、积极性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