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了基础(七)的课程,是一次比较轻松的课。理论性没有特别强,整堂课围绕几幅漫画展开(让自己变成孩子,让孩子变成自己;给他时间,胡思乱想;你的每一次放手,她的每一点进步;倾听孩子的声音;心里有话,大胆说;让孩子成为主角)
听完课,我也在内观自我,生活中我做到了几点呢?和孩子相处的过程,我属于牵马前行、骑马共行还是位于马后驱马前进的呢?想来,得益于自己的懒惰与在养娃上的松弛,恰好成了位于马后的人。比如,在课堂中提到的问题:当发现孩子吃沙子,第一反应是什么?我应该会笑眯眯的问:“宝贝,好吃吗?”宝贝大概率会说不好吃,那我会趁机说:“那我们以后就不吃了。”我家宝贝冬天时因为摸火炉烫过手,是我亲眼看着他摸的,从此再也不碰热热的火炉,一次性就记住了,这个东西热,不能碰。也因为接饮水机热水烫过手,当然,也是我鼓励去接的,烫过一次后,每次接水小心翼翼,基本没有再次受伤。为此,我经常被家里老人批判。老人总是嫌我不上心: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吗?年轻人看孩子就是不行。对比,我总是笑而不语。
我鼓励让孩子去进行自我探索,在这个过程,让孩子像野草一样去疯长。就像那个圆圆的西瓜,它是自由的,是向着四面八方富有张力的生长的,不是把它框成长方体,爱心形或其他各种形。在自由自在探索的过程里,孩子不仅会收获快乐,还有意外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超强的动手动脑能力……把感受、尝试、经验还给孩子。这些“软实力”远远超过背诵一首诗,学会几个字。所以,我支持做一位马后的妈妈,跟随马儿自由驰骋,尽管去享受马儿飞驰带来的一路好景,如果我们牵马前行,那路只剩了一条,而此时却有无限可能。当然任务也有,在马儿到达悬崖处及时掉头勒马。
我在教育孩子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毕竟是第一次做妈妈,知不足然后能改就是好的,暂且这样宽慰自己。所有的不足在加入学习后貌似都得以浮现并且得到了一定改正。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当学习家庭教育这一模块后,才开始系统性反省回顾自己的错误教育方式,比如习惯性的暴力沟通,缺乏耐心,漠视孩子内心情感等等。现在,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习惯,当看到一个孩子或成人出现一种问题行为第一反应是他的家教一定有问题。我想,这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自己开始对家教的重视吧。当然,受益最大的是我的孩子和家庭。
教育路漫漫,希望我们都能一路学习,一路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