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某些学科、乐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老师的。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尤其当面临种种非教学任务的压力和家长的不理解,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学是每天都进行的、随时让人挑毛病的工作。
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找回自己丢失的勇气,更让我学会了反思。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意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是不仅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而非主宰者。我们有时总是抱着“为你好”的心态,自以为是的为对方付出了很多,当没有得到对方积极的反馈甚至换来对方的嫌弃与厌恶时,我们就会伤心、难过甚至生气。问题就出在,我们每个人的经历、背景不同,所处的立场也不同,我们在自以为是的为对方付出时,却没问问对方这是否是他们想要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
我觉得师生之间有壁垒的原因在于,学生想倾诉时,我们因为忙于各种“正事”,没空听他们说。或者有些教师也根本不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无用的。而我不这么认为,或许是性格使然,我从一开始就是喜欢跟我的学生在一起玩。一下课,我的学生们总是将我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个不停,有的跟我分享他家里的故事,有的跟我分享妈妈刚给她买了几张好看的贴画。这也导致,在我刚从事这个职业,还不能有效的把控课堂时,他们总是把这种随意的姿态带到课堂上。一节课下来我的嗓子要冒烟了,学生还没听进去几句,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后来,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通过种种方式,学生意识到上课和下课是不一样的,上课就该遵守课堂纪律,端正好坐姿。这种转变,在后进生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
付出有了收获,没有比这更令人高兴的事了。这也给了我更大的动力,与学生相处起来情绪也更加稳定了。虽然,学生之间仍然会有冲突和矛盾,但我仍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也一直跟学生说:犯错误不可怕,只要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就仍然是好学生。就这样,我觉得我们的班风越来越好。班里我早就取消了值日生,但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学生自觉的扫地、捡垃圾、擦黑板、关窗户、检查电源。这次六一班里准备节目,我只是选出来了两个主持人,其他的从来没过问,但是我的学生们却把这次六一节目准备的非常完整。虽然从大人的角度看他们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台词不熟练、容易紧张等。但对于仅仅是二年级的学生,而且是第一次自己准备节目和流程的他们来说,我从心底里为他们的觉得骄傲。在我眼里,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能发光发亮。六一准备挂教室的张贴物时,还会有学生提醒我注意安全,很多这种小事都让我觉得每天走进教室,都幸福感满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如今我真的可以说,我热爱这个职业。
或许,好教师和好父母一样,都是每天在地雷阵中探路,让这种紧张促使自己向越来越广博的爱敞开心胸——这是一种通过超越我们自己内心的紧张、为了学生和孩子们的最大利益来解决这些所罗门式的两难选
择的爱。而什么是教学勇气,我觉得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