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志104、105篇,分别介绍了潜龙和见(xiàn)龙,历史上除了舜潜、见都做的很好,还有一个人潜的特别成功,见的也不错,那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自号卧龙~我是龙,但是我卧在这里,我不急,你们来求我,我还要衡量衡量,琢磨琢磨,要我去求人,我不干。
诸葛亮是非常了不起的,整整潜了27年。人家说曹操很好,让他去投曹操,他不去;孙权不错去投孙权,他也不去。
他在等谁?他在等刘备,刘备三顾茅庐,就是他潜出来的。三顾茅庐,诸葛亮给了刘备整个未来的展望,告诉他天下的事情是怎样。刘备听得简直是叹为观止,然后就请诸葛亮下山帮忙。
诸葛亮还是没有答应,他让刘备另请高明。这是最后一关考验了,他就想看看刘备怎么讲,如果刘备说“你不下山我怎么办呢”,那样诸葛亮绝对不会下山你怎么办是你的事,我又没有欠你的。
刘备也很了不起,他跪下来说:“你不下山,天下的苍生怎么办?我刘备无所谓,不成就不成了,可是天下的老百姓着实可怜。”诸葛亮是冲着这句话才答应的,不是刘备来看他三次他就下山了。
诸葛亮一下山, 他就知道自己非现不可了,不现的话关公和张飞看不起他,而且自己准备了27 年就是为了要好好展现,不展现一下,他下山来等于没有下山,所以第一次大战,就让曹军吃了很大的亏。
潜了很久,一出来就是大人的样子。这是“利见大人”的第二层含义。
至于什么是大人,孔子在《易传·文言传》中是这样说的。
从舜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案例可以看出,人生的第二个阶段~见(现),不仅要有大人引荐,更要掌握住展现的分寸。
在此之后,就是人生的第三个阶段:
【爻辞】: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爻解】
此爻为乾卦第三爻,是“见龙在田”的进一步上升。比喻人初得重用,不仅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而且一天到晚都要心存警惕,好像有危险发生一样,才能不会有大的过错,顺利发展。
【故事】
当尧将娥皇、女英嫁给舜时,还将许多财宝、土地、牛羊作为陪嫁送给了舜。想不到,它差点给舜带来死亡的厄运。
看着舜的富贵荣华,顽(舜的父亲)、嚣(舜的母亲)心里总不是滋味。他的弟弟象(舜的弟弟)更垂涎两位嫂子的美色,贪图他哥哥的财富。三个坏蛋终于想出一条毒计,要想害死舜,霸占舜的一切。
这天,顽、嚣对舜说:“舜!我们的仓库房顶漏了,你去修一修。”舜带上工具,爬上房顶。他父母、弟弟马上搬走楼梯,放起大火来。三个坏蛋正庆幸舜被大火烧死了,舜却毫发未伤地出现在他们面前。
他们又想出一条毒计,让舜去淘水井。待舜下井后,三个坏蛋立刻搬运土石,把井填埋起来。他们想,舜这次一定死定了。
象迫不及待地怀着非分之心,要去接管他的嫂嫂和舜的财宝了。谁知,一到舜的房屋,就听见舜在弹琴,娥皇、女英在伴唱。象只好装作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假惺惺地说是想念哥哥了,这才过来看看。
舜小心机智地躲过了他父母、弟弟的恶毒迫害,又如履薄冰一样谨慎地接受尧的各种考验。
当尧决定舜为他的接班人的消息一传开,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就散布了种种流言:
“父顽母嚣,儿子会好到哪里去?”
“一个农夫,只知耕地种田,哪能管理国家?”
有的甚至说:“舜会不会是尧巡狩时欠下的风流债?”
面对着各种流言,尧对舜进行了严格的考验。
舜对各种流言飞语也泰然处之,并勇敢地接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
为了证明自己,舜带领数百武士来到大麓。大麓中古古树参天,豺狼虎豹咆哮不绝。那些平时勇猛无比的武土都吓得无土色,唯有舜像平时一样,面不改色。
突然间,大雨倾盆,狂风呼啸,雷电交加,昏天黑地,怪声四作,数百武士都不辨东南西北,找不到回归的方向。舜一点也不迷惑,把数百武士安全地带出了大麓。
经过这次考验后,武士们都称赞舜意志坚定,头脑清醒。人们看到勇敢的武士都这样称颂舜,再也没人敢怀疑舜的意志和智慧了。
尧又让舜主管人伦教化,舜使天下的人都知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理。
尧又让舜主管外交,四方八面的诸侯都乐于进贡。
尧又让舜与百官相处,舜不仅事事都办得好好的,而且与大家都相处得很好。
经过这些考验, 关于舜的各种流言再也没有市场了。连那些最初公开反对舜的人,也成了舜的拥护者。
◎【人生启示】
此爻为上下消息之关键。人当初受重用之时,事业开始发展之初,实为人生事业进退的机枢所在。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它的中心意思可归纳为四个字:忧患意识。
所以《易经》告诉我们,当你有名有势有利,表现得非常好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已经进入警惕的阶段了。
因其初受重用,事业发展之初,必招致各种嫉恨流言,稍有软弱、不慎,就很容易被暗箭射翻落马;但只要坚强不息,加上小心谨慎,就可创造更美好的前程。
舜在此时能自强不息,又居安思危,所以才有其后的“飞龙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