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别人家的妈妈有没有凶过孩子?我想答案几乎都是肯定的。或是出于为了孩子,或者自己情绪的缘故。应该都有失控的时刻。
曾听一位妈妈说,“其实我很爱我的孩子,是那种愿意为他付出自己生命的爱!我平时心情好时会顺着孩子,允许他顽皮点,但有时心情不好,遇到他不听话,我就会控制不住地对他大吼,数落他犯的各种小错误,然后他就乖乖地坐在那了。”朋友们跟她说,“对孩子不能惯着,特别是男孩,凶一点效果好些”。“不要怕他不理你,你打他一顿,他跟你更亲”。
所以,很多父母为何一边懊恼自己为什么会凶孩子,发誓下次不这样做了。可还一次一次地去做。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幸好,孩子嘛!我们怎么凶他,他都爱你!倘若是对朋友或者亲戚,我们凶一次,估计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关系指不定就断裂了,这样的脾气发出来代价有点大。而孩子呢,总是会选择原谅。好像没有发生这件事一样。
我想,如果把我那些跟果果发脾气的时刻录下来,然后等第二天再看一遍。我会很惊讶,这个人是我吗?我为什么会对果果这样做?当果果做错了事,我要求她道歉。那妈妈犯了错呢?比如我误解了她,是不是也要给她道歉?我觉得她哭泣是为了惹我生气?她其实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她的权利。我拍桌子威胁果果,不许她哭。难道不是对她的误解,不是犯错吗?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急匆匆地去判定孩子的行为。
果果拿着一本绘本在姐姐面前询问一个题目的意思。我这时从外边走过来,一边说:“快点去好好看书,别打扰姐姐!”因为之前一直叫她,她没有去。可她刚刚已经开始看了,忙着其他事的我以为她在跟姐姐讨论其他东西,没有弄明白就下了一个指令。这样的情形,她就会觉得自己被误解了。“我都开始了,你还在催着我去做,为什么不看看再说呢?”她有一点生气,我跟她道歉后,说明了原因。接下来就没事了。
养大孩子的过程中,这样的小误解是常常发生的。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误解往往会越多。因为我们的想法跟孩子的想法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当我们跟孩子谈心,她们说的最多的是“大人们不懂我,总是误解我!”“我没有做的事,他们说我做了。”“他们错了,从来不道歉的,总是觉得自己没有错。”这些话,都是孩子们的心里话。错怪了孩子,就要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不要急着跟孩子发脾气,先等等,多谈谈心。说不定,就会发现原来是自己太着急,误会孩子了。
管好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孩子好点,家,是让孩子温暖成长的地方,而不是情绪倾泻的垃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