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亲子日记 赞美的力量
一舒一宸妈妈

2023.6.17 星期六 晴天

亲爱的陈庄中心小学群里的家人们:

现在好,非常感谢刘艳老师的介绍,刘艳老师刚才说的那个视频,那一天正好我也看到了,是朋友分享的。确实是让人心里特别的舒服,赞美的力量就是如此的大。

非常感谢郭老师给我这次和大家一起成长的机会。当时郭老师说今天分享主题由我自己定,当时我就在想,我要选什么主题呢?当我还在犹豫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细节让我有了冲动。疫情之后,可能是相对来说生活比较舒适,一下子体重涨了好几斤。然后我就在想,我得减重啊,要不然穿衣服也不好看,就为好几个月以来,体重掉不了,而特别忧伤的时候,那一天我穿了一个很平常的衣服。在我们办公室里坐着,有一个大姨就说,你看清华穿这个衣服真好看!我说不行,身上好多肉肉,太胖了。然后阿姨夸我,虽然就是简单的一句话,突然间让我感觉到,原来穿的衣服很美很好看。就因为有了这一句赞美,然后我一整天都心情很好。然后,那一天,我又看到了一篇文章,就是《赞美的艺术》,所以我确定了分享的主题,就是赞美的力量!

下面,我先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有这样一则预言,一个少年正被押向刑场执行枪毙。人群中的老奶奶突然惊叹道,看这孩子,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瞳孔。多么迷人呀,听到这句赞美,少年神情顿时凶恶变得平和。他对老人双手合十,真诚的鞠躬,泪眼婆娑的大声的喊道。如果我身边多一些这样的人,我也许就不用死。作家梭罗有言,赞美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时候一次重生的机会。往往就来源于一句赞美。学会赞美他人是气度。人生苦短,需要赞美调甜。

无论对方是谁,学会赞美都能给彼此留下一段愉悦的经历。金庸先生曾与日本文化名人池田有过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金庸说,我与您交往谈过话的知名人士相比,相差甚远,但依然非常开心能够给我机会,让我与您交流。池田听后忙说,您真的太谦虚了,您的大人之风我可是听过不少,正如大家对您的评论,凡有中国人之处,必见金庸之作啊,彼此说完,捧腹大笑。顺利的为此谈话开了一个好头,看完不得不惊叹一句,都属于行业巨匠,却依然不骄不傲,毫不吝啬的夸赞别人,实属后辈典范。反观现实生活,赞美变成一种奢侈,批评成为人们追之成长的教条。孩子成绩进步,父母一句又不是第一,一把火烧光了孩子所有的热情。伴侣精心做了一餐美食,对方就习以为常,毫无觉察,甚至还说浪费食材。

下属努力赢得一些小成就,上级却漠视,从不谈任何认可与奖励,没有赞美的生活,多少有些味苦。正所谓会说话是一种本领。会赞美却是一种美德和气度。赞美是专属于生活的浪漫,它就像一颗糖,在你生活觉得苦的时候,为你增添一些甜味,它也不需要你有多么华丽夸张的言语。他只需要你发自内心的真诚,然后恰如其分的表达即可。是啊,倘若赞美他人,便能为他人的人生增添一颗糖,让对方开心,又何乐而不为呢?学会赞美自己是智慧,学会赞美自己,哄自己开心。活在这世间,一定会有人在你生命的废墟上呼啸而过,甚至毫不客气的踩低你,瞧不起你。看过这一段对话,颇有趣味,有人说,你一个全职妈妈能够过的这么幸福快乐,全都是因为命好,嫁了一个好老公。有人答,不,你错了,我又漂亮又温柔又贤惠。是我老公命好,他还娶到了我。

面对别人的瞧不起、贬低,不以为然,不生气,与其说是修养,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这份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生活上的风波。疗愈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很欣赏王阳明所言: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别人对你的态度永远只是参考,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对自己的一有一个清晰的肯定,在恰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些赞美。才能从容淡定的翻过这充满荆棘的人生。所以,别忘了失意时给自己喊一声加油,赞美坚持不懈的自己,在得意时为自己喝彩一声,真棒。赞美了不起的自己。

人生实苦,你要学会哄自己开心,用一些好听的语言赞美自己,表扬自己,让自己的心更自信,更有力量。那些属于另类的声音,就让他们随着时间。深埋在岁月的地底下,三毛说,人活着还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生活离不开赞美,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对他人一句称赞的话,会带给对方什么样的感动和改变。它像糖,又像光,给人甜味,给人温暖。赞美,让我们的心情满是欢愉,赞美,让我们更加爱自己。懂得赞美他人。是做人的气度,懂得欣赏自己是对生活的智慧。愿此时的你为别人点赞的同时,也能给自己点赞。

这是那天看到的一篇文章,确实是内心非常的愉悦,你想我们大人都能感受到这种赞美的力量,真的是别人一句不经心的话,一句不经心的赞美。真的可以带给我们一天的力量,那么我们的孩子其实一样,记得有一次我们幼儿园搞家长驻园活动,我第一个报名去了之后。就发现孩子班里40个孩子,但是有三个老师,其实这个时候老师是完全顾不过来的,虽然每天都在一起,但是,老师一定会了解各个孩子不同。但是我发现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一定会给予孩子很多很多的大拇指,很多很多的赞美。

相对来说幼儿园的生活,是相对单纯的,主要是以游戏,或者说唱这些活动为主,那么,孩子升入小学之后,就应该主要是以学习为主。尤其是小学,这个童年时期也是学习非常主要的一个时期,那么,我们家长就要学会用赞美的语言,发挥赞美的力量,让孩子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只有情绪稳定了,孩子才能更好的更快的接受知识,开心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刚才刘艳老师也说,我也学习了一部分心理学,其实学了心理学之后才发现心理学的博大精深,有一个心理发展,我有一次听了孔屏老师的课程,孔屏老师就是我们《牵手两代》幼儿园和一年级的一个主编,讲了一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只有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

当时,老师是这样说的,她讲到孩子在二到七岁左右,就是基本上在小学一二年级或幼儿园时期,有一个思维的不可逆性。这个思维的不可逆性,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都知道A等于B,B等于A,但是,他不会倒回头来说,不可逆,只知道A等于B,他倒不回来,也就是不知道B等于A,这就是儿童发展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她当时讲到的故事是这样的,早上的时候,宝宝要上学,妈妈要上班,出门的时候,宝宝就跟妈妈说:妈妈,今天由我来按电梯,然后妈妈就愉快的答应了。然后就一起走进电梯,发现电梯里面有人,里面有人一定是那个“1”就已经按好了。

然后孩子在电梯里面就闹情绪了,特别的不开心,而这时候我们家长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呢,是教育孩子说是你要懂事,然后,就跟他们讲一顿大道理,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家长会觉得不好意思,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孩子太任性了,一种方面是孩子的原因,另一方面呢,是自己的原因。其实这个时候按照儿童心理的做法,更好的一种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再坐上去,然后,让孩子摁一次电梯再下来。但是,很多时候就会说早上时间很紧张,比如说我妈妈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可能那个点如果再回来就迟到了,这时候,就要跟孩子商量,你看我们要上班,要上学,时间来不及。这样我们约定等下午的时候我们都回来,有空的时候我们再来完成,再来摁这个电梯,这样好不好,一般孩子还是会接受。

这就是说到了一个思维的不可逆性,当他跟妈妈一起商量好了这个事的时候,他的大脑已经发出指令。发出指令之后,然后他就发出去了,他就想着这个事就是这样的发展,因为不可逆性,所以,它不会折回来,当我们知道了这一段时期孩子的这种不可逆性之后,也许我们家长就会寻思,大脑指令发出去收不回来,所以说我们尽量的完成他大脑发出的指令。如果长时间孩子的每次指令都完不成,特别是遇到强势的妈妈,特别刚毅的那种家庭氛围时,如果多次孩子的大脑指令完不成,量变一定会发生质变,不定什么时期,有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当时我听到这个故事也非常的震惊,然后我又特别看了一下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别重要的一点,就说到童年时期的亲子关系,也就是指六七岁,一直到持续十一二岁,其实十一二岁那时候就接近于青春期了,就是童年时期的亲子关系,主要表现就是父母与儿童对其行为的一个共同调节,就是父母从幼儿时期就对单方面的控制调节逐渐转变为由父母和儿童一起做这个事情。就是我们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一些意见,这是必须的,这是一种父母监管教育的一个过渡的形式。

家长允许孩子自己做出行动的决定,同时,监督并指导孩子一些决定对于儿童行为共同调节的意义,在处理亲子关系方面,我们由权威性逐渐的转为平等,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就是在小学时期这一段时间特别的重要。孩子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和权利,也要履行责任。这是双向交互作用,处理的好就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但是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得不到赞美,得不到支持,处理的不够好。就会使孩子陷入家庭人际关系发展的困难,尤其是到了后来,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就有可能带来特别的矛盾,所以,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其实很多的时候并不是那一个时期,而是前期量变发生质变。

同时,我们家长的一个平常的一个素养,就是决定了亲子关系的质量,你像这种共同调节的教养方式,就向家长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你了解了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些特点,在家里持续的不断学习,用正确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就是让孩子能够有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又不能放任自流,处理好亲子之间的新矛盾和冲突,不能过分的强制儿童,也不能过分的溺爱和保护。应该懂得在与儿童的教育互动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教育能力。其实,当我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就觉得我们家长必须要走在学习的路上。

其实我们这个平台特别的好,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观点,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是一方面,再一个就是我们可以用多种形式,大家一起交流。包括写亲子日记,其实我在亲子日记里,看到群里的人都能互相包容,再就是看家长小本评论,完全都是赞美的肯定的语言。就是哪怕一个大拇指,一朵小红花儿,得到的力量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亲子日记当中,我们也是主张发现生活当中,孩子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或者是自理自立,动手能力等等各方面的一个正向强化,一个正向的引导。平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句话就是当你满眼缺点的时候,孩子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当你满眼幸福,满眼赞美,满眼肯定。满眼认可的时候,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所以,我们建议更多的爸爸妈妈参与到我们的亲子关系共建中,参与到我们的亲子共读共写中,这些都可以增进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同时,也会提升自己,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的一生,然后,我们也有这个提升的机会。感谢家人们的赞美、肯定和鼓励,我看到你们给我小红花,说赞美我的话,我此时此刻心里就特别的开心。我刚才看到,岁月静好老师,说我的声音好听,其实非常不好意思,今天其实鼻音比较重,应该是这几天感冒了,然后,可能是听着有点嗡嗡的那种感觉,还是感谢大家的包容。下面我再说一点,就是这一段时期孩子的一个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的特点,因为只有我们掌握了孩子不同的时期的一些心理特点,我们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

其实学习是小儿主导的一个活动,尤其是小学,在学校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系统的一些掌握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一些活动,然后,让孩子有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学习就是小学儿童主要的一个社会任务。这种学习也是逐步的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这一段时期的孩子,就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你像一二三年级的时候,更倾向于通过直接的抽象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然后,到高年级四五六年级的时候,就有可能会用一些抽象的逻辑,数学逻辑等等,然后,它有一个超越直接经验向间接转化的过程,就像刚才我们说到的那个思维不可逆性,基本上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就是一个转折,然后,慢慢的他就有了这种逻辑,他就知道A等于B,B等于A。并且,进行举一反三,就会带入很多东西,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那么这一段儿时期,学会学习是家长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那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离不开家长的肯定、鼓励与赞美。学会学习其实应该因人而异,你像有些孩子,他就有很多种接受知识的能力,他也是分好几个层次,这个东西先天,或者是遗传呀,或者是。再往前幼儿那一段时期接触的内容等等的,这一些都有一些相对的关系,你像比如说,孩子如果是每天晚上做题的时候,他总会错一道题,我们就不要盯着他错的看。如果是十道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只看对的,把不对的忽略掉,不去过多的关注它。其实说到这一点特别难,一般情况下,尤其是一年级的时候,你想孩子从幼儿园一下跨度一年级,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家长一定会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这本身是一个好事情。但是每次发下试卷的时候,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什么?只要不是100分,一定关注的是那些错题。

这时候如果我们学习了,通过学习,我们自然也会学的智慧一点,你看这道题这么难,你都会做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而不是看到孩子做错了题,就对孩子发泄情绪,贴上一个不良标签,其实孩子本身对那个错题本身就触目惊心,如果我们再关注,就像揭孩子伤疤一样,他的心灵就会受到创伤,然而,如果你关注他的对的,然后,给他肯定和赞美。他就会越来越开心,越来越高兴,并且,越来越能发挥出无限的潜能。刚才说学会学习要涉及多种要素,其中要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以及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包括学习的一些策略等等。所以说小学时期特别特别的重要,儿童心理发展,是在主导活动中进行的。这个时期,它本身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时候掌握知识,技能,社会等等的规范,在丰富自己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将所说的东西不断内化于心,不断的引起其智力、个性、社会性诸多方面的一些变革,以促进心理全面的发展。

所以,小学时期,我们要更加高效的来陪伴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那么孩子这一段儿时期的记忆,发展也是非常快的,但是,这么段时期,孩子主要是以复诵策略,然后有好多家长就会疑问,你看那点东西每天三遍,翻来覆去的。其实这就是这段时期孩子的一个复诵策略。这就是他这一段时期的一个记忆特点,他不跟我们大人一样,有可能一件事情会记好长时间,就是那一段时期,他就是一个反复记忆的过程。慢慢的,到了高年级之后就会学会归纳,有一个内在联系呀,然后就可以自发的运用。

这一段时期的儿童,他还有一个什么思维特点,就是越小的时候,他那个认知发展,它就是一个运算的阶段,慢慢的到了抽象。然后这一个转变,也是基本上就是在九到十岁,就是中年级,三四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就把那个不可逆性,或者是有直接的到抽象的逻辑,一个转变的过程,所以说在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路上,我们千万不要着急,如同牵着蜗牛散步,但是我们要尊重孩子。一个自然发展。以及接受的一个能力,不要让孩子之间攀比,你比如说你看人家是孩子三遍就背过了,你怎么读了五遍你还背不过呀,其实这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打击。

不管他用几遍能够背过,只要背过,我们就要给予赞美,给予肯定,让他有继续走下去的一个力量。同时,这一段时期,它也是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中心化的时期,你像这一段时期,越小的时候,他有可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世界,认识不到他人的表象与观点不同于己,并认为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就是他人体验和想法,这就是说他慢慢的有了以自我为中心,有了自己的认知。并且,我还觉得你就应该跟我一样,在我们心目当中,这不就是孩子嘛,每个时期不一样,你像六七岁左右的时候,他也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情况,就是有可能通过外界。但是,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有了这种,我要有我自己,你要尊重我,你要跟我一起完成一些事情。

这就像刚才说到的,然后我们家长要逐步的尊重和孩子一起来完成,一开始是有可能是孩子需要听大人的,他会虚心向你请教,因为他不懂,慢慢的当他知道了,掌握更多的知识,随着心理的发展,到了一定时期之后,他就需要共同来合作,然后到了高年级,十一二岁的时候,有可能会觉得,我不需要你了。这一段时期,有可能就是我不会听你的话了,这也是出来的第一个叛逆期,其实这不是叛逆,就是正常的心理发展,他就是自己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虽然我们看着并不完善,并不完美,也许并不对。但是那时候他有了这种认知,就值得我们认可。

然后到了这一段时期,他也是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发展的非常重要时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控制攻击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像罗通伯格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自我行为控制能力。其实延迟满足是控制欲望的及时满足。要求学会等待,第一个,就是一般情况下,他们做的实验,比如说有糖放那个地方,如果你一个小时不吃,我就再给你一块。你两个小时不吃,我就再给你增加这一个,就是做到一个训练,就是这一段时期,慢慢的开始有了这种控制的一种能力。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这一个时期友谊的发展,就是孩子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小伙伴,然后,这个时期也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体归属感的一个心理需求。小学儿童的归属感,从家庭向社会同伴转移,从同伴中得到友谊、支持和尊重,成为他们必须的精神之寄托。如果在这个时期呢,被孤立了,那么将是他们很大的一个精神创伤。其实与同龄小孩儿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在同伴当中的一个形象和地位,然后,也了解他人的各种特点。学会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学会如何坚持个人的主张或者是放弃自己的意见,学会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并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决定对他人采取的一些行动等社会交往能力。这一段时期,就是童年小学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并且,还可以从同伴的一些评价中了解自我的一些信息。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当中,更好的认知自己,然后,通过一些共同的游戏,社会交往和团结协作,增加一些社会责任。

这时候,我们父母一定要尊重儿童的伙伴关系,千万不能阻止或粗暴的干涉,必要时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建立适宜伙伴关系的条件,积极的予以协助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是家长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责任,这个时候,有可能会也是根据各个孩子时期不同性格,他不同的一些外在表现,你像有些孩子为什么就总是特别的受欢迎啊,他就是非常善于交际,还有一种就是有攻击性的语言,这些孩子相对来说就不太容易受欢迎。还有一种,就是相对来说比较安静,比较退缩的这一类,就是容易被忽视的一类。这个时期,儿童本人就是社交能力的一个外在体现,同时,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这个时期,他们也能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有情感上有共鸣,然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一起解决,也可以增加快乐和处事的一些能力。

一般情况下呢,六到九岁就是小年龄组的时候,相对来说就是有可能就是志趣相投,他谈不上帮助,就是一起玩,是个合作。但是到了高年级四五六年级,它就是一个双向的。遇到问题的时候啊,它都是双向的一个时期。所以说,相对来说我们家长掌握孩子的一个心理特点,更好的在不同的时期,有针对性的一个陪伴。其实这个时候我我们不可缺少的还有一点就是家校共育,孩子上学之前的时候,尤其是幼儿园之前,他是两方面的,是家长和孩子,但是一旦踏入校门之后,这就产生了三方的关系,学校老师,学生以及和我们的家庭。所以,我们要多多跟老师之间的多一些互动沟通,你像刚才我说小学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主要任务就是陪伴孩子玩,然后,就是赞美让你开心。但是到了小学之后,因为学习等等的各种情况,孩子与孩子交往之间的一些矛盾,这一些难免老师会解决。

老师有可能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肯定要有对的,有错的,或者会有批评等等。再一个,一个老师上这一堂课,有可能40几个孩子或者30几个孩子。但是,我们是关注我们自己的孩子,所以,这时候更需要跟老师一起联合家校共育,然后,关注孩子每个时期的一些发展,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解决不了,借助于老师的力量,有可能就会迎刃而解。我女儿上高二了,前几天,几天不开心!我也给她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怎么说也说不到她心里去,后来我就跟她老师沟通了一下,结果当天晚上人家就开开心心的回来了。所以,我们不可忽视我们身边任何一方的利益。

然后,让爱在老师、学生、家庭之间流淌,然后,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再适时的加上我们肯定赞美的力量。相信通过我们所有家长的不断的学习,我们大家一起裹挟着前进的这个过程,能够更好的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长。今天晚上我就说这么多,有些也不是很透彻,但是,我觉得儿童心理发展这方面,我们了解了小学不同时期一些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才会更好的尊重孩子成长,与他一起共同进步,感谢大家的聆听和陪伴,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一直走在共同学习家庭教育的路上,我们的内心也一定会更加的丰满,让自己成为那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感谢大家的聆听和互动,再次感谢刘艳老师,郭老师,刘老师,然后,我把话筒交给美丽丽的主持人刘艳老师,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24103
推荐日记
《二阳了吗》
《一宸说日记356》
《6月17日天气晴星期六》
《亲子日记(104)6⺝17日星期六》
《遇见最好的自己》
《20230617-75》
《周末》
《日记》
《 亲子日记》
《你敢迈出这一步吗?》
《亲子日记468篇》
《第88天》
《2023.6.17亲子日记123》
《复习》
《随记》
《和好朋友一起去玩》
《亲自日记》
《《亲自日记》第95天》
《亲子日记第1137篇》
《6.17》
《2023年6月17日 星期六 阴天509》
《2023.6.17 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97》
《6月17日放飞孩子》
《第492篇亲子日记》
《2023年6月17日 第101篇 星期六 天气:多云》
《亲子日记第八十六天》
《出乎意料》
《路边的小鸡亲子日记第1188篇》
《随记》
《6.17 星期六 晴》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