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喜欢吃苹果和一个喜欢吃橘子的人争论,究竟是苹果好吃还是橘子好吃的时候,结果会是什么呢?很显然,她们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从一开始,她们的主观感受就是不同的,得到的答案自然也不一样。
这就好比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管从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来看,父母与孩子之间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父母不能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孩子的真实感受,那么就很难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
以前跟姐妹们逛街我们都喜欢带着孩子一起,但是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情,但我们并没有去追根究底的探讨她们为什么不喜欢逛街,为什么不喜欢那些好看的衣服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只以为她们太内向,不喜欢跟外边的人接触。但是是我们没有用平等的姿态站在她们的角度去看问题,当我们蹲下身与她们一样高的时候,她们眼中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无数晃动的腿跟胳膊。这时候我们才能明白,我们是在享受逛街的乐趣,但她们眼中的世界确实是乏味和可怕的。
很多父母其实都跟我们一样,总是习惯以自己角度、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去看问题,并试图强迫孩子接受这一切,甚至不惜否定孩子的感受。结果就是把孩子越推越远,把自己折磨的筋疲力尽。
我们常说人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应如此,不要总觉得她们还小,不懂事,就要按部就班的听我们的话,连最起码的尊重也不愿给她们。在与别人相处时,我们都会提醒自己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但与孩子相处时我们怎么就忘记换位思考了呢?
作为父母我们也可以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无话不谈的朋友,但决不能独断专行的伤害她们,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想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我们就必须要学会尊重她们,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