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倾听与观察孩子的真实需求,不要让装病成为孩子的工具。
孩子一到要做某些事情时,就喊头疼、肚子疼,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装的。该怎么应对呢?
妈妈:豆豆,穿鞋吧,该上幼儿园了。
豆豆:妈妈,我肚子疼。
妈妈:怎么突然肚子疼啦?来,妈妈按按。这疼吗?
豆豆:不疼。
妈妈:那你想拉粑粑吗?
豆豆:不想。
妈妈:就是肚子疼,对不对?来,妈妈帮你揉一揉。感觉好一些了吗?
豆豆:好一些了。
妈妈:那咱们一起慢慢走去幼儿园跟老师请假了再回来好不好?
豆豆:妈妈,我不去找老师……我没有肚子疼,我只是不想去幼儿园,想在家里玩昨天买的积木。
妈妈:豆豆,妈妈知道你很想玩你的新玩具,所以不想去上幼儿园。妈妈小时候家里有好玩的东西的时候,也不想去上幼儿园。可是上幼儿园是小朋友的任务,就像妈妈的任务是上班,消防员叔叔的任务是灭火。你先去上幼儿园,妈妈也先去上班,今天下班妈妈早点回来陪你一起玩积木好不好?
豆豆:好!
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长一般都特别关心孩子,而且对孩子有求必应,尤其是那些平时不能实现的愿望,生病的时候都可以实现了。于是,孩子就会觉得,想让家长满足自己就生病。
应对装病,家长要善于观察,总结真病与假病之间的区别。让孩子懂得“生病”与“愿望满足”是两回事,让孩子的“如意算盘”落空,孩子就会逐渐放弃这个行为。另外,虽然孩子的“装病”行为需要改善,可背后的愿望与需求并非都是不合理的,家长要注意倾听与观察孩子的真实想法,给予合理的满足与引导,帮助孩子消除或者改善装病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