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们的副本,我们给孩子们植入什么样的软件,孩子就会按照植入的软件,行为,感受,理解等去运行操作。所以我们家长需要在有意识,有觉知的观照下,去管控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提高自我认知,完善德行,在润物细无声中去影响孩子的点点滴滴。想引导孩子,请先修正我们自己的漏洞,这一定是最正确最快捷的方式。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感受的所有语言、画面和互动情境,会通过大脑自动储存记录。当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倾向力量,这种力量支配着孩子的行为模式,语言模式及思维模式。如果有一天,孩子偏离了我们的理想轨道,此时我们应该好好想想,我们曾为自己孩子的“软件系统”都贡献了些什么?
每当我看到孩子没耐心,烦躁的时候,我会去想想,自己平时的态度如何?每当我觉得她蛮不讲理、出言不逊的时候,我也会去反思自己的语言系统是不是也有问题?每一次都那么准,我和她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孩子简直是我的一面镜子,她照出我的诸多不足。所以我明白,光想着改变孩子,没用,唯有我也和孩子一起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接近正确的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却不知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开花”了。所以“我们”很重要,孩子的现状就是我们的影子。
孩子的行为习惯多半是无意识的,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去影响他们。规范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孩子每一次的互动中,去主动创造积极的正向画面,为孩子编写充满正能量的人生代码。寻找与孩子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这是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的最好方式,也是构建亲子关系的最佳渠道。
性情温和的父母一定养不出暴躁易怒的孩子,当孩子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感受到被关爱,被认可,被理解的时候,是很愿意被引导的。
愿所有的父母共同成长,共同努力,做个好榜样,为孩子积累好习惯,用更多的美好童年画面去照亮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