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驱车赶到临潼,夜里一场大雨浇灭了三伏天的炙热,今天早上还下着小雨,气温21度,很适合出游,今天去一个“来了后悔一时,不来后悔一世”的地方—秦始皇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脚下,包括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丽山园)两部分。
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西杨村的农民在打井时挖出了秦俑的陶片,从此,这里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堪称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博物馆老馆长袁仲一先生认为,兵马俑主要有三个特点:大、多、真。
“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大就是陶俑像真人真马一样大小
多就是兵马俑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使人的感官发生整体变化,它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力量和艺术上的宏伟感。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出土的秦俑达到8000多件,仅一号坑就有6000多件,气势磅礴。
真就是兵马俑都是一个个雕出来的,而不是用模子做出来的,参加雕塑的人很多,兵马俑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在于千人千面。导游说面孔都是工匠互对当模特的,所以才那么生动逼真。
通过导游介绍,知道了区别将军士兵在帽子和服式上。
正因为以上三个非同凡响的特点,希拉克提出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观点,很快便被全世界接受了。
过去认为中国的雕塑艺术是在南北朝时佛教传入中国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兵马俑被发现以后,可以看出中国的雕塑艺术远在秦代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兵马俑一号坑是以车兵和步兵联合编队的方阵,东端三列为前锋,西端一列面向西为兵卫,两边各一列分别面向南北,为左右翼,中间面东的武士俑和车马为其主体部队。
二号坑是车兵、步兵、骑兵组成的联军编队,按照兵书这种阵形属于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车、步、骑三个兵种混合编组,反映了“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的战术。这个坑是秦军中精锐部队的。
还有很多没有挖掘。
三号坑,疑是指挥作战部,没有指挥室,战车队,祭祀室。
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非常锋利的青铜剑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些青铜剑的韧性异常惊人。其中有一把剑被一具重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弯曲度超过45度。当陶俑被移开的一瞬间,奇迹发生了,青铜剑反弹平直,自然还原。这精湛的铸剑技艺令人瞠目结舌,但至今仍不知是怎样铸造出来的。
下午丽山园秦始皇陵
这个鼓起的山包就是秦始皇陵。
已发掘的陪葬坑以娱乐为主。下图是类似叠罗汉,举重等娱乐陶俑。
史上最贵的车, 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的铜车马也堪称奇迹。车共两乘,经复原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其中1号铜车马通长225厘米,高152厘米;二号车通常317厘米,高106厘米。两乘铜车马共重2.3吨,体积是著名的大青铜器后母戊大方鼎的十多倍,两车零件共有7000多个,连接工艺极其复杂精巧,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一号铜车马是站乘车,所有配置同真车马一样齐全,细致入微,配饰都是真金白银。
二号铜车马车舆上宥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右、右、前3面各有一窗,后有门,门窗可灵活启闭,前室为驭手所居,内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纹、夔凤纹、流装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还是恒温车。
我们看到的一号车是仿,二号车是真。
秦始皇陵规模之宏大,陪葬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
看到自己身体一天天不行之后,嬴政决定死也要死的体面,为了继续让自己坐上最高权力的王座,嬴政按照自己秦国宫殿的大小,让人修筑了一个奢华的帝王陵墓,总共耗费39年。占地面积一共56平方公里,这包含了56个大兴村庄,一座山为其镇魂。 这期间总共耗用了差不多80万个工匠,修建工程有浩瀚无比。
两千年前的智慧,就能把陵墓设置的如此完备,兼具防水、防盗、格局等功能,可见就算是落后的时代,古时的中国人也从不缺乏工匠精神。
虽然秦始皇陵的位置早都是天下尽知的事情,但是还是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工程,只是利用了先进的遥感技术进行勘探,还有就是为了保护秦始皇陵里面的文物,另外皇陵里面载满了水银,挖掘难度也相当的大,而且经过了数千年的侵蚀,里面还有多少有毒物质就更不知道了。现代技术不够发达,文物出土容易立即灰飞烟灭,考古人员也不会无缘无故去挖掘陵墓,中国很多的陵墓都是无意之间施工发现的,就连兵马俑的出土都是因为农民挖井的时候,迫不得已才进行维护。所以现在国家对秦始皇陵的挖掘是保护性挖掘。对皇陵是“五十年不考虑,一百年不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