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2023年7月13日,周四,天气晴。
偶得一只知了,拿给楼下小朋友看,各自的反应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的:都怕这个“大虫子”,我让他们凑近观察,都跑开了。
我把知了放在我手上,让他们看,不咬人!
让他们看它的腿上有小勾子,猜一猜是干嘛用的,有小朋友说太可怕了!完全忽略了我的问题!我把知了挂在我身上,看它的勾子是干嘛用的,有个小朋友说原来是抓住东西爬用的。有细心的小朋友问为什么它有时候抓得不牢固,我说因为我的衣服有点滑溜溜,我让他们试一试我的衣服。
慢慢地,小朋友都凑过来了,有个小朋友说他记得它是蜕皮的,问这只也蜕皮吗?我说没蜕皮的不会飞,是知了猴,就是它的幼虫,这个小朋友记得很好,确实是要蜕一次皮,蜕完后就是知了,就是书上说的“蝉”!
接着小朋友都认真观察起这只知了,七嘴八舌好不热闹,小朋友发现知了的眼睛是全黑色的,头顶上有三个红宝石一样的点,它的嘴自带吸管,它的腿又细又长,它的翅膀有点透明,最后竟有小朋友大着胆子要挂在他的衣服上试试……
“捕知了”,这样一件夏天专属的趣事,很多孩子都没没法去体会,不禁又有点感慨!
回家后,我和孩子一起想了想和知了有关的,孩子说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我们都笑了,这都能想到。孩子还想到了虞世南的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想得更多的是童年回忆:蹑手蹑脚地逮知了,没逮到还被知了尿一脸!嫌知了吵得睡不着,去晃树,结果被晃下来的毛毛虫蛰了,胳膊上又疼又痒!费半天劲抓一两只知了,放余火里等着吃,没掌握好火候糊了!还有晚上不睡觉守着看它是怎么蜕皮的……
环境变了,时代也不同了,但有机会还是想带孩子去逮一逮知了,接一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