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首期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高级研修班正式开始,根据通知看到此次培训设置了课程学习、教学实践、主题研讨、研修总结等环节, 非常期待,希望此行可以收获多多。
上午走完开班仪式的流程,第一堂课是赵可云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带来的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赵教授从四大方面讲解了这堂课,首先是教育数字化时代背景,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教育数字化的动因是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促动、是技术革新的动力驱动、是国家政策的主导推动、是教育系统内生发展需求的拉动。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泛在化是教育数字化的一个特征,面对这些,数字化也对教师有了专业发展的新要求,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到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再到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等,都可以看到在教育数字化对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要求和发展导向。其次面对数字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转向。教师是教育变革的主力军,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以通过这第二部分的内容赵教授让我们了解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师角色定位,要从“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人机关系从之前的技术辅助为主转向共同协同,人去完成人性化的部分,技术来完成技术需要做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自我成长来适应这样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空间逐渐增大,普及率越来越高,人类生活的二元空间(物理空间、人类社会空间)会变成三元空间(信息空间),听了赵教授的讲述,我好像已经看到了一副数字教育蓝图,对此我也是充满了期待。了解了角色的定位,就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结构,对此赵教授在课程中也给出了答案。包括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有哪些以及教师的数字素养内涵和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一场理论盛宴开启了本次培训,让我也对本次培训的主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下午首先是赵磊磊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等)带来的《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及培育转型》,当我看到“领导力”这三个字的时候我就想我不是校长,领导力这个高度是否适合我,后来赵教授的说的一些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他说领导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等于影响力,那么也就是说领导力对于校长来说有,对于普通教师来说也会有。校长领导影响我们,我们每一个个体也是可以影响校长的。所以我作为我们学校信息部的负责人,至少我要学会学到,然后去“领导”我们的小团队。赵教授就是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对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培育背景、培育价值、结构要素、角色表征、实践取向、培育策略做了详细的剖析讲解。之后穿插了几位老师各自学校的一些信息化建设情况,我们就等来了因为事务繁忙差两分钟没有赶上高铁,但是果断自己驱车150迈的速度历时4小时从青岛赶到会场的王立新校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和悦教育集团智慧教育负责人、齐鲁名师等)我是第二次听王立新校长的分享,他们的学校已经成为了一个智慧校园的标签,就像他今天分享的主题一样《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大数据校园建设》他们已经将很多想法落地,并且还有了很多自己的思想在里面,确实非常值得去学习。就像他说的不是因为没有车就不去学驾照,我们要时刻做好对未来的预备工作,王校长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前瞻性眼界,才用他的“领导力”带领自己团队去实现了“影响力”。拥有一个精准的数据支撑,我想在这个学校的老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可以快速的成长,学生也是幸福的,有了精准化的数据,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因材施教”方案,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是积极的健康的。
我想正如王校长所说,未来的学生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智慧伴侣”一个个性化的成长方案,在信息空间里面与镜像的自己去“对话”,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