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家长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去尝试、去探索、去表达,帮孩子成为自己的英雄。
孩子小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胆子很大,大些了反而越来越胆小了,这是为什么呢?
妈妈正在阳台晾衣服,乐乐忽然跑了过来。
乐乐:虫子!虫子!
妈妈:什么虫子?
乐乐:窗台上,虫子!
妈妈和奶奶一起来到屋里,发现窗台上趴着一只瓢虫。
奶奶:不就是一只瓢虫吗,有什么害怕的啊!
奶奶边说边把瓢虫抓了起来。
奶奶:你小时候还拿过瓢虫呢,来,拿着!
乐乐吓得躲到了妈妈身后。
乐乐:啊!
奶奶:怎么越大胆子越小啊!
妈妈:妈,给我吧。乐乐,你有点害怕对吧?那就离得稍稍远一点试试啊。妈妈拿着,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它有多少斑点啊?
乐乐凑过来,仔细观察起妈妈手上的瓢虫。
乐乐:1,2,3,4,5,6,7,它有7个斑点!
妈妈:对啦,妈妈也数出了7个斑点。你再看看,它有什么颜色呢?
孩子不敢拿瓢虫,有些家长会说,越长越倒退了,小的时候不怕,长大了反而怕了,甚至继续鼓励他去抓。这样孩子的情绪会更激动。还有些家长会指责孩子胆小,而这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挫败感,让孩子更加胆怯和退缩。孩子的这个表现,可能和家长过于关注,反应过于激烈有关。如果家长关注孩子的胆怯,而且只关注胆怯行为本身,而且每次都能找到证明孩子胆怯的证据,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胆小鬼。
在孩子感到害怕时,家长鼓励孩子迎难而上,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的害怕加剧甚至没有安全感。反过来,如果家长接纳孩子的害怕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便能让孩子心生力量,从而勇敢去尝试、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