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和勤奋,而是这4件事。
科信小学高宇轩妈妈+第一初中高临妈妈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和勤奋,而是这4件事

一、运动

不少家长还停留在一种刻板的印象中:学习好的孩子都是比较文静的,学习不好的都是比较活泼的。

那是因为过去是应试教育,现在是素质教育,孩子可以在运动场上发挥自己的潜力。

根据对状元的调查,2016年全国范围内的63名状元中,有34位同样热爱体育运动。以2016年山西文科状元周仕达为例,他每周六下午都会去打乒乓球。

在2017年的42名状元中,有24人喜欢运动。

状元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步、羽毛球、足球和乒乓球。

人们总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从科学的角度讲,四肢发达,头脑才会更发达,孩子是靠肢体的探索来学习,所以运动能力和智力水平是有相关性的。

有实验为证:

我们来看下面的三个实验:

实验1:健康评估实验

2004年认知科学家和小儿科医生共同对学生的健康做了一个评估。

结果发现学生只要一周运动3到5次,每次30~45分钟,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记忆、注意力和教室行为的正向效果。

实验2:斯坦福成就测验

在这实验中专家们发现,那些体能好的学生数学成绩优胜的占67%,英文成绩优胜的占45%。

实验3:芝加哥学校零时体育计划

学校为了实行“零时体育计划”,将原本到校的时间从7点改到了8点,再利用7点到8点之间的1小时时间安排学生做体育运动。

一开始很多家长不习惯整天抱怨,一个月后,“零时体育计划”开始显现效果:学生上课也不怎么打瞌睡了,学生更喜欢跟老师互动了,上课举手发言的人变多,课后打架寻衅的人减少了,测试成绩还普遍提高了。

三个实验都说明了,运动让孩子身体更健康,也会让孩子的成绩提高。

可以说 , 现在的那些优秀的孩子 , 往往都和运动关系紧密 。

在国外,运动是精英们的一种标配。

比如谷爱凌,运动是奥运冠军,成绩也是顶尖的。

美国总统中,特 是橄榄球运动爱好者,小布什家族三代人,都是棒球爱好者。奥BM是全运动爱好者,只要是运动项目,他都会很喜欢。

研究人员发现 , 人们在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时 , 身体内将会分泌出三种会让人感到快乐的激素 , 分别是血清素、多巴胺以及内啡肽 。

这些激素会加速人们主观上的爱好满足感 , 从而获得了快乐的体验 。

在这种快乐的体验下,人的情绪是正面的,积极性的高涨的,大脑也处于兴奋的状态,身体也是亢奋的。这种状态下孩子们只要学习,都会事半功倍。

注意,这里有人会说,照这么说那些体育生为啥有些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那是因为这些人在运动过后,没有及时的进行学习。

而是去做别的事情了,比如睡觉,比如去玩乐,而不是学习。

自然无法提高自己的头脑水平。只有运动过后继续进行学习,才会真正的提高成绩。这个细节,不要搞错了。

注意,不同性格孩子适合的运动也是不一样的,可以有偏向性的选择。

比如性格暴躁的孩子适合:爬山、太极等“柔和”一些的运动,这些运动能够让孩子的情绪得以收敛。

而性格安静内向腼腆一些的孩子,就适合激烈一点的多人运动:踢足球、打篮球等,能让孩子更加开朗。

二、高效

清华教授说:“在中国,至少有一半的孩子在假努力!”

一个班级里边,总有那么几个看起来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一塌糊涂的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学习效率太地下。

所以成绩好不好,不在于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而是有没有 提高学习效率。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说:时间管理能力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决定学习成绩。

要想孩子有高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父母可以这样做:

1.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感受时间的存在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计时器、沙漏、钟表等计算时间的工具是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存在的。

比如,做作业的时候用计时器,床头摆闹钟,给孩子戴手表,门口贴上每天的时间安排表等。

通过这一些列的操作,孩子慢慢的就会对时间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明白每做一件事情, 具体需要多少分秒。

2.父母的嘴巴里,可以让孩子准确地理解时间

做父母的总喜欢对孩子说催促的话:快点关电视、快递洗澡、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只要快点说出去,基本上没啥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为孩子面对父母模棱两可的要求的时候,就是不能理解“快点”到底是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父母将“快点”变成具体的时间语言就可以了,比如:

10分钟之后就要关电视了吃饭了。

30分钟后就要到睡觉时间了,再不做作业今天就做不完了。

让孩子意识到时间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系,那么就能够更好的感知时间的真实性了。

3、制作时间表,让孩子每天做的跟时间有挂钩

时间表能够更好的让孩子明白每天做的事情跟时间有什么具体的联系,能够让孩子明确的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比父母整天念叨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有用一百遍。

4.父母自身做好榜样

父母磨蹭孩子自然磨蹭,父母熬夜晚起,孩子自然没法早睡早起。

父母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玩手机,孩子吃饭自然拖拉。

三、自律

在纪录片《人生七年》里,导演跟拍了14名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大的孩子。

跟拍和记录了他们的7岁、14岁、21岁……直至56岁的人生轨迹,时间跨越了49年。

到最后导演发现,无论富人还是穷人,要想改变命运,最容易的一个捷径只有两个字——自律。

自律,就是抵抗外界诱惑,自我约束的能力。

其实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是极差的,这时候就要求家长,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

比如小的时候,就要强迫孩子早睡早起,直到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比如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都要强迫孩子养成,自然学习效率就高了。

比如让孩子坚持运动,养成习惯自然孩子精力就好了。

但是,养成习惯后,父母就不能一直管着。

有个妈妈,在孩子的卧室装了摄像头,方便时刻监控孩子的学习。孩子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立马对着摄像头吼两句。

在家里的时候孩子可听话了,不过到了学校,那可是完全失控了。别说自律了,连独自学习都成问题。

所以,长期靠着外部力量“他律”的孩子,是没有机会学会自律的。

而让孩子学会自律,背后都有懂得放手的父母。

孩子做作业慢吞吞,不要催促,也不要担心他因此受到老师惩罚。就让他自己折腾,尝试几次直到做作业慢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后。

比如被批评别教训,自然就会自觉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谁都不会跟自己的切身利益过不去。

高尔基曾经说过,“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所以一定要告诉孩子,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改变,也会因为日积月累给他们带来本质的变化。

有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或许只差了“自律”这个距离。

四、阅读

阅读往大了说,能够帮助孩子构建起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等大他们长大,遇到困难迷茫和痛苦的时候,通过阅读会在书里找到答案。

看问题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内心更加的豁达和从容。

从世俗的功利角度说,阅读是很多科目学习都要用到的基础能力。

语文成绩好肯定得益于阅读,阅读能培养孩子一种文字逻辑能力,能帮助孩子积累素材,提笔有料写出好文章。

甚至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数学题、物理题和化学题。

从长远的角度看,阅读能够帮助孩子在选拔性的考试中胜出,进入

顶尖的学校。能够有机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并且他的精神世界不会贫瘠。

清华校长说:“不会阅读的孩子,将会沦为潜在的差生!”

一个孩子如果阅读量上去了,学习对他来说不是难题,退一步说,即使现在孩子成绩平平,但有阅读的习惯,未来也是潜力巨大。

注意课外阅读一定要多而且杂,才能够让阅读有更大的广度和深度。

所以不要之让孩子专注课内读物,各种类型书中广阔的世界,能给孩子更多想象和理解。

在如此竞争激烈的世界中,我们的孩子要想跟他人拉开差距,通过学习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从以上四个方面开始努力,结果都不会太差。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63960
推荐日记
《教育1—9年级的孩子,父母应该这样做。》
《2023年7月19日第128篇》
《陪伴,第1058天》
《亲子日记第125篇》
《第83篇》
《正家风 2023.7.19》
《提醒》
《411 7.18 晴》
《2023年07月19日 534篇》
《写给儿子的第63封家书》
《亲子日记148 自律是一种习惯》
《亲子日记第538篇,2023年7月17日,周一,晴》
《2023.7.15 星期六 天气晴 545篇 家长会课程 跑步》
《亲子日记的146篇》
《亲子日记103》
《132 习惯》
《和老大说一说》
《亲子日记(128)奶奶捉回一只知了》
《挖宝藏 昌城中心幼儿园大八班李全翔妈妈》
《539篇:儿童诗歌》
《亲子日记第125篇》
《抵制“低级快乐”》
《133 精神粮食1》
《(283) 亲情 2023.7.13》
《感悟人生》
《522给自己十分钟》
《沟通的重要性》
《2023.7.19亲子日记128篇 读书的快乐》
《教育日记937 打道回府啦 2023年7月17日》
《日记519 2023.7.19 周三 晴》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