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师,教兴在于豫、时、循、摩,在不好的事情发生之前去制止,在适宜的时间传授知识,循序渐进,相观而善。教废在干后禁、时过、杂施、独学、燕朋、燕辟。善教之人能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钻研主动性。《学记》中蕴含了许多教学原则,比如启发性、循序渐进、教学相长、预防性、及时施教、观摩性、长善救失等原则。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要做到善喻、善问、善答。问题的提出要有效得当,要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提问要简明扼要,问题层层递进,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解透彻的目的。善于回答学生的困惑,不直接解惑,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自行寻求解决之道,体会学习乐趣。“知教之所由兴,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矣”。难以善问,难以探究解答问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能依靠识记他人观点来教学生学习,这样的人没有智慧,并无成为老师的资格。真正的人师正如韩愈所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对于学生,学者有四失,学习的内容过多,繁杂混乱:内容过少,眼光狭隘:轻视学业,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学生要结交朋友,独学无友,不去和他人交流切磋,知识会浅薄,一知半解,孤独狭隘。若与玩乐之人一起,所谓近墨者黑,则会荒废学业,违背师言。学生不仅要交友,还要与志同道合者为伍。学生还要具有善于观察分析、同类对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要懂得尊重师长。
第四部分对此书进行了总结,要有志于学,立志于本,教育就是治国安邦、化民成俗的根本,与之前提出的“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相呼应。《学记》一书讲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颇有参考价值的教学原则、学习方法等。这些理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书中典型教学问题在现在教育中依然存在,比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是单方面传递知识而非双向互动,是灌输式的教学。以人为本,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这些理念众所周知。但在学校升学率、教师绩效、学生成绩等种种压力下实施起来困难重重,社会、学校、家庭均已适应班级授课制与灌输式的教学法,不愿意去尝试、去改变,比如说虽有了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但也只是拘泥干形式,没有体现小组合作的精髓。但课堂改革是顺势而为,双方的观念矛盾导致了改革浮干表面、有形式而无实质,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让社会质疑改革的正确性。可结合实际情况,回归此书寻求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