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学生在学习上常会犯的有四种过失,作为施教者是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由于知识面太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以上这四点,是由于学生不同的心理才引起的。
遇到学记,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因为发现困扰我们当下老师的问题,也困扰了历代教育者几千年,便不觉得教学有多迷茫,也终于能有一篇文章,让我针对性的学习古人智慧。
我们班有一个相对来说优秀的孩子,成绩稳步中等偏上,但很难精进,仔细分析他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就会发现他很符合知识面太窄。新学期开始,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我给他们借了很多书,并制订了相应的借书机制,基本每个孩子每两天都可以有机会看一本新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一件开心和骄傲的事情,他们每一次都激动的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虽然对于学习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也不知道他们是有效读书还是无效读书,但总归是一件有利大于弊的事情。可是,再这样的氛围里,只有一个学生每次都能发出一个小小的声音“我不借”。刚开始我尊重他的选择,想着他有自己看书的权力和节奏,下次就会借了。可是,以后的每一次,我都毫无例外的听到他的小小而坚定的声音:“我不借”。我也曾私下问过他,开导他,他每次都会回报我羞赧的微笑,并跟我说:“我不太想看。”
我思考了很久,到现在也没想到应对的办法,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差,但进一步会很难,因为他的生活里过于单调。他不爱读书,只会做好老师要求的学习任务,但好坏效果并不是是很在意。如果在家里无人监督,他可能就是懒散的小朋友。而他的母亲,安于孩子目前的现状,也确实没有做到监督和督促。尽管我找她谈了很多次话,她每次都是笑笑,或者借口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不懂得如何管束他们。所以我就是很操心,却没什么办法。有些习惯和态度,我们作为老师,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父母才是最长久的陪伴,家长不改观,家庭环境不变化,我们永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