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学记05
五四班刘晓娟

    本节围绕学、问二字讲述了推进学习的方法。这里只是从宏观上来说的,具体如何去做并未给大家有所交代。进学之道虽然有规律可循,有共性的东西,然千人千面,学法教法不一而足,故本节文字只能作简单的理论阐说。​

      先说学法。学者有善学与不善学之别。善学者方法得当,劳逸结合,视学习为乐事。如果学生对学习有这种认识,那学生一定会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师生关系会和谐融洽,学习成效事半功倍,非智力因素便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学生即使有了收货,取得了成绩,大多都能够从感恩的心理出发,将成绩归功于老师。不善学者方法欠妥,死读书,读死书,习不用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曝十日寒,把学习看作痛苦之事。这样的学生即今日之学困生,自己学得痛苦,教师教得吃力,老师竭尽全力,学生收获甚微,学生往往把成绩差的根源归结于老师不会教、没教好,从而使得师生关系行同路人。

       学的孪生兄弟便是问,学问学问,做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须臾不可离也。只学不问,学习成效会折扣一半。学得不好,往往与问得不到位、不善问有着很大的关系。善问的学生也是会问问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提问题能够遵循一条学习的普遍规律,即先易后难,由易到难的过程,这是人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普遍规律。

       从师生双方的角度来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小问小答,大问响答,问什么答什么,因问而答,对等做答,这才是问者所需要的。反之,则是答非所问。问是一门艺术,学者提出的问题如何,往往能够反映出提问者的学识水平、思想道德水平、个人修养、思辨能力等。孔子教育学生,多以问答形式进行,一般是由学生提问,孔子回答,或者孔子提问,学生回答后孔子通过作出评判、点评来教育学生。对于有时有的学生提出的高水平问题,孔子往往会大家赞赏:“善哉斯问!”

       当然,答也是一门艺术。答得好,一语解惑,对问者如醍醐灌顶。否则“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进学之道就在于善学善问善思。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81389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第144篇》
《家务分工规则》
《8.6 第 561假期第31天》
《放松的妈妈480》
《记录楠宝第一次参加省级大型赛事》
《亲自共读日记第79篇 有惊无险》
《亲子日记第889篇》
《我的日常手工(3)》
《2023年8月6日陵城区第八中学7.4徐兴乐打卡《红星照耀中国》206-238》
《建军节》
《2023.8.5日,记录点滴生活第172天》
《学习亲子日记第1230篇》
《大自然的奏乐》
《学记5》
《适当夸大孩子的进步》
《繁荣路小学3.8段禹竹&中五段政旭亲子日记第167篇》
《174-2023-08-06》
《记宝贝的奇思妙想》
《2023.8.6》
《第147天》
《亲子日记的168篇》
《今天又着火了》
《学记 五》
《8月6日 星期日 天气小雨》
《2023年8月5日 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第125篇》
《对弈(第146天)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晴》
《《学记》5》
《游上海记》
《学记05》
《《长安三万里》《第16篇》》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