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日记第13781篇
2023年08月08星期二 晴
近日,一个“北京海淀男孩”的视频冲上了热搜。
起先,是一群研究生毕业的实习生,在某个国企单位实习。
他们中的所有人,都是毕业于985或211院校。
这一次,他们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在一个虚拟空间里,针对年轻的族群,设计出一个适合他们的城市地标。
但这项工作,却让很多大学生都觉得有些困难。
正当他们讨论得热烈时,领导将自己的儿子带过来了,他说,孩子可以给大家提点建议。
一开始,大家都不以为然,一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孩子,能给这群研究生提供什么建议呢?
没想到,这孩子一开口,就震惊了所有人。
他先是看了其中一个实习生的方案。
“挺不错的,有那种赛博朋克的风格,从建模的角度来说,这个的可实现性还是挺大的。”
这个精准的点评,让在场的观察嘉宾李雪琴都惊呆了。
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真的觉得这孩子有点东西,几句话下来,在场的实习生纷纷拉着他,希望他能点评一下自己的作品。
而他也丝毫不怯场,非常专业地点出了大家方案中的优缺点。
更让人惊讶的是,小小年纪,情商也是顶级。
在说别人的缺点时,先会去肯定别人的优势,很自然地保护了别人的自尊心。
实习生中有一个海归硕士,能力出众,想法也是这群人里最顶尖的。
但,这个海淀的孩子,却一眼就看出了他方案里的不足之处。
“地图太大,玩家很容易分散,没法达成交友的目的。”
几句话,说得硕士连连点头。
经过了短短半小时的交流,研究生们对这个“10后”的弟弟,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展现出来的专业知识,落落大方的表达,还有优秀的情商,不仅早已把同龄人甩出一大截,也让这群名校毕业的实习生们自惭形秽。
见到这样的孩子,谁不说一句:后生可畏?
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跟他从小接触的家庭教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他的父亲,是北京某建筑院的领导;上学的地方,是全国最好的教育高地,北京海淀区。
当别的孩子还在背单词,读乘法口诀时,他就已经在学校做起了建模的项目。
当别的孩子还在看动画片,玩玩具的时候,他就已经跟小伙伴做起了四合院改造的模拟计划。
这些让人啧啧称奇的经历,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有时候,我们穷尽一生的终点,却只是别人的起点。
我们曾经经常听到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实际上,孩子的起跑线,并不是他们自己决定的。决定孩子起跑线的两个人,是父母。父母的能力和实力,决定了孩子人生的起点。
父母的格局和努力,决定了孩子发展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