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听课
默默梧桐—辰辰、珂珂妈妈

2023.8.9晴 ----697

晓平老师的课,好像都是现场发挥。根据现场踊跃上台的家长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因事因时因材而教!人人是老师,事事是案例。

杜老师的提线木偶一登场,一下攫取了大家的注意力。木偶的好多提线控制着木偶钟馗的各种动作。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也是“木偶”,是那个“角”,“角”后面是“线”。那个线就是我们的思维,认知、觉察。“线”是规律。

“我以为”是错的,“我”是“我以为”的标准。都是这个“我以为”障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有自己的标准的时候,不容易接受另外一些事情的发生。

“木偶的线”,那是规律。不要看表象,看表象后面的事情。线下面的表演叫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

觉知,觉察,让孩子去经历和感受,而不是去控制。不外求,心向内求!

说话快的人,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慢下来,“慢”就是留空间、留白。你的认为会障碍你的空间。

现场用一位女士的高跟鞋,让台上的父母,孩子试穿。一位幽默的父亲,给大家穿出了活跃的气氛,也打破了自己的认知。原来自己也能穿高跟鞋行走!但是在当今人们的意识里,高跟鞋是女人穿的,这是已经固有的思维。(高跟鞋的历史其实是一个法国的身材矮小的贵族男士路易十四发明的。)孩子们也跟着试穿了,都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突破了自己,做过了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不适合自己的鞋子不舒服,每个人找更适合自己的鞋子!可以走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找一点有难度的特殊的事情干,并不是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

鼓励要有整体性,不然就有干扰性。孩子在做作业,一会你去夸他很棒,一会你去给他吃个水果、点心、一会过来说他认真,那是鼓励吗?那不是干扰孩子吗?该什么时候表扬,要不断的觉察!

当晓平老师让大家对那位说话快的男家长评价时,有人说是:“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说话做事要有全局意识。“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是说你现在比这位男士做的好吗?这样也是对这位男士的伤害。当然这位男士很大度,“听到这样的评价,我觉得我应该继续学习,完善自己”。晓平老师说:“整体性的评价应该是这样的‘我和这位爸爸的做法很像,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想着为孩子铺路、架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原话没有记住,哈哈)

记不住晓平老师的原话,但是那个场景会给人留下足够的印痕。

还有一位母子,晓平老师对那个妈妈一点也不客气。孩子的妈妈仿佛一直没有觉察自己,没有去改变自己,总认为孩子哪哪都是不足。晓平老师让那个男孩说出他妈妈骂他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方言翻译过来竟然是“让他12岁的时候让车压死”!真是让人震惊!其实妈妈并不是不爱孩子,但是生气的时候口不择言,好像是口头禅一样!而孩子的心灵却有很深的疤痕。孩子说后来,听习惯了,没啥感觉了。孩子能想到晓平老师很辛苦,给他买葡萄润嗓子,说明这个孩子还是很有爱心的。

借着孩子给晓平老师打电话,送水果这个事情,晓平老师进行了剖析。

你以为给老师送水果,老师应该接电话,但当时老师在开会。老师没有回复你是想看看你的表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按照你想象中的去进行,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你,围着你转。让小孩拿两颗葡萄,硬塞到台上父母的嘴里,说:我爱你,然后塞两个。但是人家喜欢吗?小孩很机灵,悟道:要看需要不需要!

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父母太落后;不是孩子是熊孩子,而是父母先是“熊”父母!父母不学习,怎么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怎么有智慧引领孩子?

学习在路上!go on!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84018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之148篇》
《161 换玻璃》
《 114坚持》
《123 《最后的目的地》》
《随笔第130篇》
《第三十八篇》
《在摸索中前进,在经历中成长!》
《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这个角色》
《曲流涧》
《担心》
《亲子日记 2023年8月8日天气晴 星期二》
《亲子日记(508) 2023.8.3 星期四 晴》
《充实快乐的一天》
《 8月9日 星期三 晴》
《菜园》
《等秋千》
《亲子日记第485篇——智者论“哲理”》
《《父母的格局》内容总结》
《亲子日记156 心静了,一切事都不是事》
《亲子日记的172篇》
《567》
《8月5日 星期六 晴 第145篇 梦幻楼梯》
《同学家之旅》
《亲子日记(149)幼儿园老师家访》
《2023.8.9 周三 晴天 写日记第151天》
《150.亲子日记》
《我们毕业啦!534》
《亲子日记第144篇:立秋》
《 四(6)班 杜雨轩 亲子日记》
《8.8 周二 晴 嗨!》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