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孩子是否出色,80%的决定权在父母(值得深思)
科信小学高宇轩妈妈+第一初中高临妈妈

孩子是否出色,80%的决定权在父母(值得深思)

孩子的成绩是优秀、中等还是不及格,往往就取决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是主角、配角还是客串。

经常听到家长这样问:

“同一个班级,老师一样,同学一样,学习内容一样,回家作业也一样,可为什么我孩子就是不如其他孩子呢?”

因为教在学校,育在家庭。

知识的取得要靠老师,孩子的成长得靠家长。

《人民日报》曾发文: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学校,也不是老师,而是父母。

01

父母的教育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父母是否用心教育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配角还是客串,最初或许只有时间和金钱上的差异,最终却决定了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

教育孩子没有范本,没有标准,只有用心。

我见过许多家长,把挣钱放在第一位,孩子排后面。

结果,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还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努力挣钱又如何,孩子一夜就能败光;

功成名就又如何,孩子前程早已输光。

贝多芬曾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是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

家庭是教育的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用心,孩子受教;父母不管,孩子堕落。

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在于父母给予什么样的教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所说: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

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

因为孩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图片

02

习惯的好坏

国内的一项研究发现:

一个学生在小学三年级时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加上初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直接决定高二的学习成绩。

孩子习惯的差距,就是成绩的差距。

重庆“三元及第”的谢欣颖,高考以726分考入北大。

被问及孩子的学习秘诀时,她父亲说:“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重要。”

谢欣颖的习惯有多好?

她每天九点半前就睡觉,这个习惯是父母从小要求的。

她所有作业都独立完成,因为妈妈告诉她“做的时候一定要做好”。

父母还要求她,不懂的就要问。

所以她习惯了一下课就去请教老师,不把问题拖到第二天。

一个孩子的优秀,是无数个习惯的总和。

最简单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

“如果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就是习惯的老师。”

父母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教他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图片

03

榜样的作用

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就看父母怎么涂画。

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会记着,然后去学你,模仿你。

你爱玩手机,就别怪孩子沉迷游戏;

你常常熬夜,就别怪孩子爱睡懒觉;

你在家从不看书,就别怪孩子不喜欢学习……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根坏了,花朵肯定会枯萎。

《儿童权利宣言》中有一句话:

“人类应当把它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给予儿童。”

父母最美好的东西,就是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

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

郑洪升有三个孩子,大儿子郑渊洁成了作家,二儿子成了信鸽大王,小女儿当了一名中药药剂师。

三个孩子的事业,与父亲郑洪升从小在他们面前做的事息息相关:读书写字、饲养信鸽、中医养生。

后来,郑渊洁写了一本书,名为《父亲的含义是榜样》。

他在书中写道:

“要看父母当着孩子面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对孩子说的都没用,有时还起反作用。”

言传身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改变了,孩子自然会改变。

父母成长了,孩子自然会成长。

父母好了,孩子自然会好。

图片

04

阅读的多少

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让孩子上补习班、做课外作业,把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可这些补习就像“方便面”一样,只能解决一时的饥饿,却给不了孩子足够的营养。

真正有用的补课,其实是——阅读。

有研究表明:

5岁开始阅读的孩子,识字量远超同龄人;

小学大量阅读的孩子,上高中后成绩不降反升;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智力水平比不喜欢读书的人高。

先有阅读,再有学习,然后才会有成绩。

做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成为“阅读者”。

武亦姝的父母,从小陪女儿读各种经典。

在他们的培养下,武亦姝爱上了读书,成了出口成章的现代才女。

蒙曼教授小时候,最喜欢妈妈每晚给她读《简爱》、《呼啸山庄》等读物。

“妈妈在读书,我也在读书”,这种想法陪伴她一路成长。

毕淑敏曾说:

“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共同成长。

图片

05

家校的配合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一致性。

“优生”不全是老师教育出来的,“差生”也不全是学校培养出来的。

如果家庭教育不过关,学校教育再好也无济于事。

听过很多教师吐槽,说他们对着学生是想管又不敢管。

管吧,怕被家长投诉;

不管吧,自己良心又过不去。

无法形成合力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而那些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往往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心始终是一致的。

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孩子才有未来!

不难为老师,不打扰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正如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说:

“我特别地拜托我们的家长,和我们的学校不是甲乙方的关系,也不是敌我矛盾,而是共同去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既拥有恪尽职守的老师,又拥有以身作则的父母。

彼此用理解、信任与支持,铺就孩子的成才之路。

图片

双减以后,“拼爹妈”的时代正式到来。

教育部曾发文提醒家长:

“双减更加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

教育是责任,陪伴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家校共育是责任。

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站着一群优秀而凌厉的家长。

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妈”!图像图像图像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98756
推荐日记
《一波三折终于回到家了》
《包子和馒头》
《生活处处皆教育》
《亲子日记第1085篇》
《观看纪录片《孔子》有感》
《(585篇)2023/8/25 周五 学习在细小的生活中》
《团队合作》
《652篇~暑假第51天 2023年8月26日 星期六 阴雨》
《假期的小尾巴》
《亲子日记第152天》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第581天 23.8.26 周六 阴》
《2023.8.27星期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
《理发》
《第五十六篇》
《2023年8月26日第166篇》
《亲子日记 583篇 最应该 反思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爱的记录》
《亲子日记第101篇》
《家人团聚就是幸福》
《2023.8.23 星期三 天气晴 592篇 处暑》
《亲子日记230——逃不掉的快乐就记录下来吧》
《儿子第一次诵读《古诗》》
《亲子日记第597篇常山游》
《工作的惦念》
《改变从心开始》
《暑假五十天(130)》
《感谢爱我的和我爱的家人》
《【290】2023.8.23 周三 暑假第47天 之 陪玩《五子棋》》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