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在反思中积蓄力量∵
汲泉


昨天下午在会议中校长讲到了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让我们每个人反思一下自己在工作中是否做到了反省自己, 这点我很惭愧。眼睛总是盯着自己所做的一点事情,没有考虑大局,没有为全局着想的服务意识,心中没有力量,缺乏的动力。这都是小我的表现这也是蓄积力量的时候,让我们每个人在下蹲的时候蓄积力量多反思,才能一跃而起,风生水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日”是指每天都是如此反省自察,从不间断。“三”是多次、再三之义。 

一、“为人谋而不忠乎?”

 

首先我们需要检验的是自己的人生方向,是否如同自己认为的那样明确、坚定;以“为人谋”的目的,“为人谋”的依据来观察,自己是在追求生存环境的舒适,还是在追求生命的价值。“为人谋”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物质财富;“为人谋”的依据是自己所信仰的的道,而不是利益得失。“为人谋”所“忠”的不是某个人,也不是外在的一切,而是自己的信仰、原则,自己的“道”。如果我们的人生目标是成为圣贤,修的是自己的心性、道德,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是为了自己的“道”服务的。我们就不会为了保全生命而丧失自己所坚守的“道”,更加不会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追求生存环境的舒适而消耗自己的生命。

 

孔子的那个年代,土地是高度私有化的。“为人谋”主要是指帮助诸侯、士卿管理自己的封地,或者做某些贵族的门客,为他们出谋划策。有志之士就会选择与自己的“道”相同的人进行辅佐,道不同则不相与谋。更加不会为了生存而违背大义伦常。譬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有骨气的中国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做汉奸苟活于世。

 

不为了生存而丧失自己信仰的极端例子就是伯夷、叔齐;史书记载他们“兄弟让国,扣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他们兄弟二人认为吃周国的米是自己的耻辱,甘愿饿死在首阳山。孔子高度赞叹了伯夷、叔齐的行为:“求仁得仁,又何怨?”评价他们是“古之贤人也。”这说明孔子认为当“求仁”与生命有冲突的时候,是应该放弃生命,这是义所当为。《孟子·告子上》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也是如此,舍生取义。孔孟二人一生没有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的人格,放弃自己的道义去为他人“谋”。

 

从宏观来看,为了什么“谋”是人生大的方向性的问题,必须十分的明确,不能有半点含糊。要明确自己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方向,是为了修学,不是为了享受。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我们谋的是什么,忧的是什么?我们的精力是放在道上还是生活上,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如果我们两边都要,心就不可能专注,在取舍的时候就会犹疑不决、摇摆不定。

 

从具体的行为表现来看,“为人谋”所“忠”的原则是个人人格修养的问题,体现一个人做人的原则、道德底线。有些人为了利益,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宗旨,投机取巧,尔虞我诈,还认为自己是为了修行积攒资粮才不择手段的。这种想法是自欺欺人的。这样的人实际上是在追求物质享受,而不是“志于学”。有些人则给自己的修学设置了先决条件,认为需要很高的物质保障才能开始修行。这是严重的错误知见,本质上还是贪图物欲享乐。

 

我们修行也要吃饭。《法华经》云:“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并不是立志于成贤成圣的人就一定要过贫困的日子。学人应该是“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而不是贫贱时望着富贵,以为自己富贵了就可以修行了。这样的人显而易见的是把财富挂在了心里,心就不可能再安住于道上了。富贵的人也不能被富贵所累,害怕失去富贵,患得患失;或者安住于享乐,乐不思蜀,如温水煮青蛙一样,在虚妄的安乐中不知不觉地老去。

 

“人间莫若修行好,世上无如吃饭难。”我们要学习,也需要正常地生活。所以工作、赚钱都是正常的行为。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因为“财”而丧失了自己的“道”。

 

现在社会上多数人所追求的物质财富都是多余的那部分,并不是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实际上是自己的贪心在作祟,是在追求自己生活变得更奢侈、安逸,追求更多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自己的精力就会放在谋求物质财富上。这就变成生命为了物质服务,用生命换取物质条件,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觉受,而不是使自己的生命本身更加有价值,人生更加有意义。

 

我们在道理的认知上应该做到清晰、明确,在人生的方向上应该坚定、毫不含糊。在事情的处理上则是不断地学习、改进、逐渐提高的。吃饭与修行原本就不是冲突的,二者本质上是生活与修行的关系。我们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这本身就是修行。正所谓“烦恼生菩提”。如果没有在生活中改过,就不可能使自己的心得以清净。

 

曾国藩曾说过:“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在生活中磨炼自己、检验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不为小利而丧失自己的原则,要见利思义,保持自己的人格、风骨。“不为斗米折腰”、“不饮盗泉之水”,这本身就是修行、实践。

 

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亦如是,颠沛亦如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宗旨。无论是面对顺境、逆境,都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忠于自己的信仰,不忘初心、不易其志。这是“利”不能撼动自己的道心,是学人脱俗的一边。加之前文避免“巧言令色”的歧途,是不住在“道”的一边。俗与道只是自己心上的分别,两边都不住,才是曾子所谓的“忠”。

这些仅仅是我学到的知识,我深深地知道距离行还很远。我要多学习,多实践,真正走到知行合一的大路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30052
推荐日记
《改变方法》
《亲子日记560篇》
《 ..亲子日记》
《早读1》
《听故事引发的思考》
《一只壁虎偷偷进了我的家》
《一天》
《2023.9.19》
《 智轩生病了9.20》
《【619】2023.9.20》
《亲子日记》
《补上日记一篇》
《新的一天,继续加油》
《我们做朋友吧》
《不要让家人担心》
《2023年9月21日 星期三 阴》
《亲子日记第787篇》
《今日奥运会》
《2023.9.20》
《178》
《2023年9月20日星期三晴天》
《2023年9月15日 星期五 晴》
《本来就没有起飞,谈不上陨落》
《2023年9月21 星期四 天气阴》
《家有神兽摸索养》
《亲子日记打卡174篇~2~1~班~王子钰》
《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晴》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2》
《哥哥带弟弟》
《关于语文课代表》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