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研读了第一章《爱心和童心》中的第一节《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中的五个小节,各个小节以手记的形式记录着李老师与学生的感人故事,触动着我。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教室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教育者要永远保持爱与责任的心”这句话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要对每个孩子保持着热爱,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与孩子接触保持童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老师认为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不是居高临下的情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我们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
文章中提到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所以李老师说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同时在教育中要保持童心,这颗童心,能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中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放线,保持着对教育的热爱,保持着童心,对教育对学生负责,努力做一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