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20 星期三 晴 亲子日记第2111天——七年级嘉琪妈妈
雨停了,太阳高照,晴空万里,蓝色的天空,仰头遥望,看天上云卷云舒,涌起无限遐想。还是喜欢有阳光的日子,有光的日子就有希望,有光的日子就有……
秋雨过后,清晨的风格外清凉,窗边的小花被吹得摇曳多姿,在为新的一天舞蹈。正吃着饭,就听到卧室的门开了,不用猜肯定是二宝醒了。果不其然,转身望去,他已经到我身边了,捂着眼睛,说外面的阳光刺眼睛。我抱抱他,让他去沙发上坐着,然后拿个小被给他,怕他着凉。二宝一看小被,人家直接盖住了脑袋,我哈哈大笑,给二宝竖起大拇哥,说这也是个好办法。二宝偷偷乐了。
早饭后陪孩子一会,二宝问我今天上学吗?我肯定回答那是当然。然后伸出一个巴掌,告诉他一周就上这几天,来数数。二宝数来数去,确定五天,我又说已经上了两天了,再减去两天,这就是还有没上学的天数。加油,时间过的很快。二宝又开始数数了……
和孩子在一起,总是非常快乐的,跟着孩子们能够找到童年的影子。一种不可名状的幸福。
心中总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为人师表的老师。孩提时觉得老师最美,于是种下了一颗种子,生根发芽,长大了却几次三番失之交臂,成为一种遗憾。看到一则视频关于大山里的老师,让人感动不已。主人翁刘老师大学毕业后选择支教,来到偏远山区,这里非常贫穷,很多孩子上不了学,有的即使上了,也可能中途辍学。很多孩子们是翻山越岭来到这个让人充满渴望的教室的。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鞋子已经被磨破了……这位老师刚开始抱着镀金的态度来的,但是时间久了,他改变了这种想法,他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他知道了为人师的责任。每天都会用心去灌输给孩子们知识,生活上也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大山里的孩子们。即使别的老师都离开了,他还是一直待在这里,教孩子们学习知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就这样一直待在这里,守护着这里的孩子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一个能够给予孩子知识,教育孩子成长的职业,指点迷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向标,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这位大山的老师更值得我们尊敬,他用一生铸就山村里娃娃的未来。
分享:教育不焦虑,孩子走得更远
一位博主曾在微博上说起自己读书的一段经历。
初二时,他考试发挥失常,成绩一下跌到了十名开外。换作一般妈妈,要么劈头盖脸骂一顿,要么给孩子加压加码学习了。但他妈妈反倒鼓励道:“这么难的题能考80多分很了不起了。”说完还带上他去买好吃的。
为什么呀?妈妈回答让人顿感内心一片柔软:“为了庆祝你第一次考80多分,解锁人生新体验呐!”
高三时,他一模二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担心自己考不上一本,情绪一度很低落。 妈妈知道后,却这样宽慰他:
“考不上一本没关系,上个二本也可以,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了。”
他曾问妈妈,为什么不像别的家长一样对他有所要求,有所期待呢?
妈妈一番话很感人:“你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我再加压,还不得把你压垮呀!”
想起彭凯平教授的一句话:“这个社会最容易让人引起焦虑的地方,教育是其中之一。”
紧绷的家长,加上内卷的环境,很容易造就出压抑的孩子。
松弛的父母,不会在教育上太用力,让孩子承受高压力高负担,而是会给孩子松绑,给孩子支撑,做孩子的依靠。
想起《妈妈的悔过书》的作者李柳南,作为一个鸡娃妈妈,她曾经把两个孩子逼得很紧。
不管孩子们做什么,说什么,都会把话题拉回到学习上。
在她的培养下,两个孩子的成绩确实很出色,但孩子却活得特别压抑,最终双双患上心理疾病而休学在家。
她在经过一番挣扎,学习,反思后,开始放下焦虑,放低期待,放慢节奏。之后,她不再把孩子禁锢在四尺见方的课桌上,而是允许孩子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她不再总是贬低和否定,而是常常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发展自我价值感。
她也不再只盯着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在这种松弛的大环境下,她的儿女愈发地自主、自信、自律,如今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
看过一句话:好的教育,不需要太用力。
学习是一场长跑,起跑线很短,长的是整个人生。
富有松弛感的教育,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父母给予支持和包容,允许孩子按着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孩子就能以最舒适和放松的状态去实现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