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星期三
1、在阅读中认字
学认字,其实真没有捷径可走,不管是过来人的经验还是专家的观点,最有效的方法都是“阅读认字”。
文字,单拿出来认会比较机械,但在阅读中它就是“活”的,孩子能学到这个字能表达什么意思,可以怎么用,还能对应到具体的图画,直观理解。
很多人犯难了:孩子都不认字,怎么阅读?
其实这个问题问反了,孩子不是先认字再阅读的,只有先对阅读感兴趣,他才会自发产生认字的需求。孩子不认字,大人可以先从亲子阅读开始,念绘本给孩子听,让他对书产生兴趣,兴趣来了,学什么都能记住。
所以说真正的基本功扎实,背后是几十遍上百遍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环境的熏陶,是每一天细水长流的阅读,这比“看得见”的认字量对孩子的意义更大。
2、在生活中识数
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数字的不同用法,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孩子才会对数学感兴趣。
除了前面的数饼干、数楼梯,这里再举一些例子:
比如,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在停车场认车牌号,在超市认识价格标签,按电梯里的楼层按钮,还有日历、温度计、时钟上的数字等等,引导孩子发现,数字在不同地方表示的意义不一样。鼓励孩子运用数的信息进行简单推理。今天尾号 3 限行,明天就是尾号 4;今天是星期五,明天就是星期六,爸爸妈妈休息。引导孩子理解数和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减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需要三个杯子,桌子上有一个,还需要找几个;给了两块饼干,吃了一块,还剩几块?
结合实际生活帮助孩子理解,孩子的数感也就越来越好了。刚开始慢一点,但其实这就是孩子学习必经的过程,产生兴趣了,孩子才会学得更扎实,有动力持续探索。不止教孩子认字、识数,其它方面的启蒙也是一样的道理:从小时候好奇轮子为什么转起来,到长大后对物理感兴趣,并进入相关行业发挥创造力,这样的学习对孩子来说才是对长远发展更有益的。
眼前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的指标确实很诱人,但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我现在做的这件事,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有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