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2日星期五
每一位家长,请善待孩子的“自私”,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
专家说
专家说教育
阅读:11.5万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烦恼:当家里来了其他小朋友,妈妈要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可是自家的孩子却哭闹着不同意,最后弄得场面很是尴尬。
家长么为什么非要强迫孩子去“分享”?
有的父母会认为,如果孩子拒绝分享,就是“自私”、“小气”,“不懂事”,家长们会给孩子贴一堆标签。
有的父母是担心如果孩子这么自私,万一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玩,被孤立,怎么办?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的行为,让自己非常没有面子,有损自己“好父母”的形象,非常生气,于是用强迫孩子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其实是一个“三观很正”的父母。
其实,孩子不愿意分享很正常。
很多宝宝在一岁以前是很大方的,常常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但是随着孩子长大,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他就会发现,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不一样,比如,吃饭时,爸爸妈妈用大碗,而自己用的是小碗;喝水时,爸爸妈妈用的是各自的大水杯,而自己用的是小水杯……于是,孩子把自己所拥有的小碗、小水杯、玩具等都称为“我的”。
孩子通过物质来区分“自己”和“别人”,如果是“别人”用了“属于他”的东西,他就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通常,孩子需要在5岁的时候才能学会分享,在六七岁时才能真正体会分享的乐趣,这是孩子内在的成长规律。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认识分享?
1、尊重孩子的“分享”权利
在父母看来,分享是美德,可是在孩子看来,可能是一种侵犯。
他们体会不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只是体会到失去带来的痛苦,所以,家长们要尊重孩子的分享权力。
毕竟,东西的是孩子的,他有权利,决定是否分享。
2.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当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去“分享”。
强制把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健全的发展,还很可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
如果一个人的正当权益总是受到他人侵犯时,又不能反抗,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懦弱好欺负。所以,强迫孩子“分享”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另外,当孩子被强制“分享”时,他很可能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的东西被强制分给了别人,我也可以强行得到他人的东西。
于是,分享就成了交换,或是占有。从而,失去了分享真正的意义。
3、“富有”的孩子才能学会分享
很多孩子在跟父母表达欲望的时候,父母总是拒绝和阻止。
比如孩子要买零食、玩具的时候,父母总是不能痛快的满足,有时候,孩子想得到玩具或零食的时候,还要被迫答应父母的很多条件。
孩子觉得自己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实在太不容易了,为什么我要再分享出去呢?
所以,有时候孩子的这种“自私”,是由于物质匮乏引起的,父母对孩子大方一点,孩子才能对别人也大方,不是吗?
4、家长要以身作则
平常在家庭小环境中,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比如父母有了新的零食,可以跟孩子一起分享,分享零食的同时,还要一起分享零食带来的快乐。
当这种快乐被分享、被看见的时候,孩子就能体会到分享的真正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