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最可怕的“穷人陷阱”:拿铁效应
月光宝盒

金融顾问大卫·巴赫,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对夫妇每天出门后,都要各买一杯拿铁。


他们认为这是生活中正常的享受,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直到有一天,一位理财分析师帮他们算了一笔账:


一杯拿铁35元,每天两杯,1年下来就是25550元,30年总计就是76.65万元。


若是两人不买咖啡,省下来的钱足够他们买一辆车。


这就是著名的“拿铁效应”。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觉得自己没买什么,但实际上各种零散的花销加在一起,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媒体人庞博夫在《消费商》里说过:“你要做的是有效花钱,而不是无效消费。”


只有控制自己无效消费的欲望,培养存钱意识,才能让我们避免陷入贫困的牢笼。


要知道,我们存下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一个人的选择权,是改变现状的勇气,是面对未知的底气。



拿铁效应,正在侵蚀你的财富


《每日人物》采访过一位在北京的互联网公司上班的人,名叫张泽。


张泽35岁,喜欢追剧,但很多剧都不在同一个平台播。所以,他买了多个平台的会员,优酷、腾讯、爱奇艺……


张泽说:“买的时候,每个平台一个月才一二十块钱,也没多少。”


但这还仅仅是视频,还有音乐平台的会员、知识付费平台的会员、京东会员、淘宝会员、移动全球通黄金会员……


除此之外,张泽还喜欢花少量的钱来买一些“有用”的东西。


比如,就在这半年里:


他花39元买了个假人头来练习给女儿扎辫子,最后就用了一次;


花88元买了个嗑瓜子机,后来发现嗑瓜子机嗑一个瓜子,用嘴能磕3个,就没再用过;


9.9元一个的手机支架,每次找不到的时候,他都会下单买一个,现在,家里已经有15个手机支架了……


后来有一天,他发现就算什么都不买,卡里每个月都会凭空消失几百块钱。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拿铁效应”的严重性。



来源:全景视觉


前段时间有个词条上了微博热搜:10个9.9元加起来居然是100元。


不少网友在底下留言道,每次去超市和月底看账单都是这种感觉,也没买什么贵的东西,但加在一起就是几百几千,莫名其妙成了“月光族”。


这些生活中很常见的“拿铁因素”,长年累月下来,就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我们的财富。


我们总是在一些看似很小的开销上,不经思考地消费。等到真正需要用钱时,才发现无钱可用。


如若你对钱财没有规划,那么赚再多的钱,都跟不上花钱的速度,最后只会日益贫穷。


警惕随处可见的“拿铁效应”,不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是我们积累财富的第一步。



学会理性消费,跳出“穷人陷阱”


博主房琪曾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在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曾有一段时间在物质中迷失了自我。


她买1万多的包,吃1千块一顿的大餐,只为单纯发个朋友圈,满足虚荣心。


有一次,她需要一笔钱,但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拿不出这笔钱。


她问自己:“我的名牌包包和精修美照,真能成为抵御风险的盔甲吗?”


从那时起,房琪开始务实地攒钱,尝试和摸索新的职业道路。


把买包的钱省下来重新分配,踏踏实实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就如她在视频中感慨的:“一个人最好的理财方式,就是让金钱为你真正的需求服务。”


金钱永远只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它为自己赋能,而不是被欲望操控,沦为金钱的奴隶。


《邻家的百万富翁》一书中有一个调研:“你知道你们一家每年在衣食住行方面花多少钱吗?”


62.3%的富翁,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这些富翁虽然有钱,但是他们还是会精打细算。


他们比普通人更懂得把钱花在刀刃上,不会在没必要的事情上肆意消费。



来源:全景视觉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物质享受上的消费非常少,平时只穿T恤、牛仔裤。


他很喜欢去健身房,为了让自己锻炼出一个健壮的体魄,他会高薪聘请私人教练。


比尔·盖茨一辆旧车开了很多年,但他从未漏过一期《经济学人》。


为了了解各行各业的最新资讯,他每年都会订阅很多杂志。


正是这些提升自我的理性消费,才让他们的财富不断累积,越来越多。


《大胆投资自己》一书中说:“想要真正变得富有,必须正确地投资自己,提升自身的能力与价值。”


把钱花在学习知识上,你就能提高自己的认知,拥有更开阔的思维;


把钱花在提升能力上,你就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好的机遇。


投资自己,永远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一个人只有把眼光放长远,学会理性消费,才能告别穷人思维,得到终身有益的成长。



人生到最后,拼的是储蓄力


《财务自由第一课》一书中说:“你赚到的钱不是你的钱,存下的钱才是你的钱。”


无节制花钱的人,是在用未来埋单;懂得存钱的人,才会有选择的自由。


作家阿秀分享过一段经历:


他有过两次工作变动,都是存款给了他底气。


第一次变动,是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


由于他当时拿了单位的北京落户指标,离职的话需要赔20万的违约金。


他们单位当时的工资并不高,每个月只有4900元。


但是他坚定自己离职的打算,在一周之内就给单位财务打了20万,走完了全部的离职流程。


他的很多朋友和同事都不敢相信,毕竟他的家庭不算富裕,怎么能一下子拿出20万用来离职?



来源:全景视觉


其实,那时的他已经通过副业存下了10万。由于副业前景不错,有个朋友知道后很爽快地借了10万给他周转。


后来,他又因为有存款,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二个转折点。


在存了 30多万后,他决定出来创业。


因为他有底气,就算一整年完全没有收入,手中的钱也够他在北京一年的生活开销。


创业之后,他和团队在很多方向上都积极尝试。


渐渐地,团队规模越来越大,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好几倍。


倘若一开始阿秀没有存款,那么他现在可能还只是那个拿着几千块月薪的小职员。


正因为他的储蓄力,才使得他能抓住机会,活出另一番精彩的人生。


博多·舍费尔在理财著作《财务自由之路》中提出:“是储蓄让你变得富有,而不是收入;存钱是普通人成为百万富翁最好的方式。”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很少有一夜暴富的运气,也没有日进斗金的实力。


学会合理花钱、踏实存钱,才是改变自己财务状况的最好途径。


要知道,我们现在存下的每一笔钱,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


这些留在卡里的余额,会在关键时刻帮我们抵御生活的风险,让我们拥有养足未来的资本。



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隐形贫困人口”


作家路遥说:“钱是好东西,它使人不再心慌,并且叫人产生自信。”


对自己负责的人,都会对未来的生活有所规划,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


当你为商家的各种营销手段和自己的冲动消费埋单时,你就会深陷欲望的深渊,想要的越来越多,卡里的钱越来越少。


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隐形贫困人口”,工作体面,外表光鲜,卡里却没钱。


只有懂得延迟满足,改掉消费上的坏习惯,才能让之后的人生多一点自在,少一点窘迫。


往后余生,努力赚钱,认真存钱。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快乐的“有钱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32547
推荐日记
《(48)》
《四.(4)韩梓琪》
《周五随写(亲子日记第270篇)》
《日记》
《 周五随笔一记》
《9月22日11篇》
《2023年9月22日天气晴 忙碌的一周(145)》
《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亲子日记》
《阅读红色书籍》
《快乐时光》
《2023年9月21日 第 189篇》
《亲子思想日记第183天》
《孩子是我们学习的导师。》
《9.22》
《2023.9.22星期五天气晴》
《散步》
《2023年9月22日 星期五 晴》
《十周年265》
《学习的意义》
《(亲子日记894)》
《妹妹生日》
《生日》
《胡萝卜刀》
《为马站中小的辛勤园丁们点赞》
《2023.9.22 周五 晴天 看着容易干起来难》
《关闭闹钟》
《 我们一起努力》
《我想对你说(63)》
《张健教育碎思20230922(总第47)》
下载家长小本APP